周日去听了个讲座,题目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请了北京的一个讲师,在台上通过深情并茂、互动演讲的形式,两个小时候获得掌声无数,当然节目最后就介绍了他们的一个产品(播放器)。
我来聊聊我听完这2个小时的感受,老师的讲课非常成功。
第一层铺垫:深入浅出的将家长内心对于教育孩子的无奈和困惑,比如孩子在家是不是老喜欢玩手机啊?看电视啊?做作业不专心呀?讲话不听?……诸如此类的,引发了在座家长的许多共鸣。
第二层铺垫:通过大量的示例,李天一事件、日本留学儿子杀母事件、……抛出一个大家忽视的问题,当下物质条件非常优越,每个父母都深爱的孩子,但是该怎么爱,在毫无保留给予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还需要精神上的食粮。
第三层铺垫:现在的孩子看什么学什么。网络、电视内的情节,很多充斥着恋爱、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巨大,那当大人在追剧、打网络游戏的时候,孩子也在默默的关注着,身教大于言传,但是大人也需要大人的时间,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既让孩子去学到好的东西,又不影响大人做自己的事情!
第四层铺垫:国学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先不说有没有作用,直接举例,听国学的小孩子,学完后的小学生能达到高中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更有胜者,媲美大学生水平,此外,高考,高考中也会涉及部分国学类知识点的考点。
说了那么多,核心主线:在四段铺垫中不断引用国学经典,例如:希望孝顺父母的,听《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我们父母很想得到的;当你早上起不来床的时候,可以听优美的古琴曲;电视网络里的内容参差不齐,固化想象力,可以听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听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读。
好,到此告一段落,家长想,光给孩子听,孩子能记得住吗?当家长正在踌躇有疑虑的时候,讲师适时的抛出了一段研究者的著名研究理论来消除家长顾虑,孩子的记忆力,举个很简单的离子,一遍吃饭、一遍看动画片、一遍还能听见父母讲的话,最多能同事记忆五种信息;孩子的潜意识记忆很强大,在听完100遍以上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记住。
重点:拿什么给孩子听,讲师已经为大家量身打造了一款“超级武器”,而且还是限量销售。
到此,会议结束,讲师离席,助讲继续接下来的流程,有人买了,有人走了,有人在观望,有人在百度搜价格……。
关于教育,身教大于言传,没有捷径。关于写作,更喜欢与心灵和影子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