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曾经说,能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只有两人:黄国峻和袁哲生。然而,黄国峻2003年自杀,袁哲生2004年自杀,小说的江山终究撑不起来。
对于大陆的读者来说,张大春、黄国峻和袁哲生三个人的名字都略显陌生,因为他们发表的文章大多数是在台湾和海外华语地区。以袁哲生的《秀才的手表》为例,这篇于1999年获得第22届台湾“时报文学奖“的短篇小说首奖,2000年由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首版,用的是繁体中文。等到今年9月份,《秀才的手表》的简体中文版才在中国大陆首次与读者见面。
尽管有点陌生,但套句俗话讲:“终于等到你。台湾天才作家袁哲生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寂寞的游戏》和《秀才的手表》终于在大陆出版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秀才的手表》里的首篇:《秀才的手表》。
《秀才的手表》讲了一个关于时间与手表的故事。在一个叫烧水沟的村子里,秀才是少数几个戴了手表的人,他总是掐准邮差开箱的时间去寄信,可同样是戴了手表的邮差却总是不准时出现,而我,一个没有手表的乡下小孩靠着的敏锐的听力总能准确地判断邮差到来的准确时间。
至于“秀才是谁?他住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他的钱从哪里来?为什么大家都喊他秀才?“。作者反复地问了两次,他把问题抛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思考。秀才,一年四季都穿着一套西装,认真工作,每隔几天就用毛笔写一封信,至于“信里面和信封上写了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可是,邮差说:“秀才不贴邮票也就算了,那些信封上的地址根本就是秀才自己发明的。“于是,每次守候在邮筒边上的秀才就会收到厚厚的一沓退信。
既然信都寄不出去,为什么秀才还一直地写,很认真的地写呢?秀才的信又是寄给谁呢?
我不免猜想,也许秀才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他一直很努力地码字投稿,可是,信都不能寄达,他为什么还坚持寄呢?
也许秀才很喜欢远方的一位姑娘,他一直写信给他表达爱慕,可是,信都不能寄信,他为什么还坚持寄呢?
明知是无用功,秀才偏偏不甘心,一直努力地坚持写信,然后带上“我“去寄信,等来的是邮差的退信。秀才用力地锤击世界的墙壁,上帝却一直没有给予回应。
最后,秀才被火车撞死了。
为什么秀才会被火车撞死呢?因为邮差说,昨天他才告诉秀才,邮局的信都是用火车一布袋一布袋地载走的,秀才听了很欢喜,就说他要自己去寄他的信。当火车没有按照手表上的时间出现,秀才推着自行车在铁枝路上往回走时,火车来了,撞死了他。
读到这里,有的读者难免会疑惑:难道秀才不知道火车会晚点吗?也许不知道,作者说:“秀才失败的原因就在:他以为这个世界就像黄历上记载的一样,是按照准确的时间在进行着。”而在作者的眼里是“谁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那么,从这里我们引申出一个哲学问题:未来到底是像秀才认为是确定,还是像作者认为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呢?
秀才说:“自动表里面有一个心脏,需要人不时地刺激它一下,否则便会停止跳动死翘翘了。”因此,秀才没事便举起手甩两下,然后把手腕挪近耳朵旁边倾听那滴滴答答的声音。也就是说,秀才是用耳朵倾听手表上的时间,用手表上的时间计算邮差和火车出现的时间,可是这两样都没有在他认为“应该”出现的时间里出现。
可以说,秀才活在一种偏执里:明知道写信得不到回应人,他却一直写。明知道邮差不会按照手表上的时间出现,他却一直掐着手表上时间等候邮差的出现。如果手表上的时间只是一种虚妄呢?他何以自处呢?
说到这,我想起了《金刚经》第五品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听到最有意思的说法是来自一个物理学爱好者,他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片虚妄啊,时间根本不存在。时间的存在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生活而命名的一个词,如果当时的人类说”时间“是”桌子“,那么我们现在的人说到时间就会用”桌子“这个词了。”
宇宙洪荒,万事皆有其运行的规律,万物皆有其本来面目。手表,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的计时工具,秀才却拿它当时时间的本身,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想法。再进一步讲,时间如果不被人类定义,那么火车根本不会在哪个时间点出现,它只会是该来的时候便来。说到底,秀才执着只是一种生活的表象,一个颠倒的世界。
可是细细地想一下,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的秀才呢?有多少人是活在“秀才的手表“里呢?
袁哲生这篇《秀才的手表》虽然写得平淡,用孩童的视角平静地叙述了秀才之死,可就在这种平淡里口吻里却蕴藏了哲思。也许,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篇乡土文学,但是,你若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你就会觉得字里行间的哲思恐怕得细细思量了。
文末,作者说:“其实,我们每体里面本来就有一只手表,只要让自己安静下来,不可能清楚地听见那些“滴答滴答”的声音正毫不迟疑向前狂奔着。“这就是秀才的秀表外的人生,处于人类定义的时间外的人生,真实的人生。
这也就是我们自处的方式了,该来总会来,该走总会走。
这个世界有它运行的“道”。
最后再多说两句,有人说《秀才的手表》里用了大量的闽南俚语、土语造成一种疏离感,或许因为我是闽南人的原因,我看了反倒觉得亲切,俚语的运用让文字活灵活现了乡村生活里的片段,反倒觉得更加的真实。这也许是其他方言的读者所体会不到的。
2017.9.23
灵林玖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