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
书本太厚,看了开头从来看不到结尾
读了很多书,却读完就忘
每本书都有理,可用不到生活中
在读书的过程中,上述问题是否也一直困扰着你?
2017年,想要读更多的书,让书读有所获、看有所感。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好好规划一条读书之路。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年读个100本
对于平常没有读书习惯的朋友而言,从一年0本量变到一年100本的确是件很难做到的事。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我从14年开始读书,每周一本一年50本,往后每年以10本的速度往上增。今年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本拆解到每日生活中去大概一周两本,量看上去虽然有点大,但只要每天早晚抽出40~60分钟阅读,要想达到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除了纸质书籍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配合电子书、公众号推文等进行泛阅读,交叉读书可以旁征博引,收获更多不同的观点。
荤素搭配 阅读不会累
人的膳食讲究均衡营养,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每天看枯燥的工具类书籍,我赶肯定,坚持不了一个月你就要拜下阵来。郝明义老师把阅读分成四中饮食标准:主食(问题解决之道)、美食(思想需求阅读)、蔬果(工具类书籍阅读)、甜点(休闲类阅读)。若短时间内没在某个领域获得突破或快速提高的想法,不妨试试将四种不同类型的书搭配着阅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不设限,偶尔跨界感受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也是极好的读书乐趣。
阅读四步走 和遗忘Saybyebye
从小老师就要求我们对新的课程预习、复习、课后还要做练习来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放在读书这件事上也是灵药。 拿到一本书后,尤其是工具类、问题解决类书籍,先列出自己看这本书的问题,带着问题对引言、目录、标题、粗体字等扫读,了解全书的结构和作者意图,捕捉全文的关键词。在“扫”的过程中标记出感兴趣或可以解答前面疑问的地方,再进行精读。精读时可用拆书帮的RIA的方法对内容拆解,以自己的理解重述知识,制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用这样的方式读书,即使没有逐字逐句将书“吃透”但你已经用20%的时间获取了80%有用的知识,这笔买卖岂不划算?
书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2014年,我在微博发起#每周一书读后感#的微博话题,至今累计阅读7.1万次,在这205条讨论中,我的原创读后感约占90%,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了“读书是孤独的旅程”的道理。好在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我的话题中,十点读书、熊猫学院、拆书帮等读书社群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爱阅读的人聚集在这些小团体里,每日分享读书心得和感悟,打卡督促自己日精进。每当想到自己是读书派中的一员就感觉无比充实。
书籍给我力量让我有勇气踏过千山万水追寻自己的梦想,读书为我的生活带来更加明亮柔和的光芒,它带我追古探今,穿梭哲学与历史,畅游物理和天文,让我认识了更优秀的他和她,也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明白了做自己最重要。
让我脱下捆绑 孤绝飞一趟
让我望水面映 看赤裸模样
让我了却遗忘 五谷与稻仓
让我夕拾朝花 破轮回复往
让我随你走入 光影中一斛
music:含笑有白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