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接到五年级三班的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说孩子最近不愿上学,简单介绍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说各医院检查了孩子身体没任何毛病,就是偶尔不愿上学,这几天又不愿上学了,说老师要求严,反感老师,想请我疏导疏导,我看看课表,调了两节课,让她带孩子到心理咨询室找我。
母子俩未到,孩子班主任过来找我,简单介绍孩子情况,孩子父亲常年在北京工作,一年回来次数有限,给孩子陪伴几乎为零,孩子是母亲一手带大,有些溺爱,也不常和孩子沟通,孩子一说不愿上学,就打孩子看病,检查。老师沟通多次请孩子妈妈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让父亲也抽时间与孩子聊聊天,让孩子获取父亲的力量。孩子妈妈嘴上接受,不行动。给老师提意见,不要严格管他儿子,不能批评,要多表扬。
我在心理咨询师等待。一会儿母子俩来了。母亲看上去很无奈,男孩瘦瘦小小,低着头,看不到表情。我请孩子坐在我和她妈妈中间。我跟孩子聊天,昨晚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爱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为什么,慢慢打开孩子戒备心,妈妈对他怎么样,哪里做得好,给妈妈打几分,孩子说妈妈做饭好吃,打100分。妈妈感动的落泪。有什么想做,妈妈没满足的吗?让孩子说想跟妈妈一起睡,,妈妈立刻答应。我笑笑,问是天天,还是偶尔。孩子没说话,我说你11岁,爸爸在北京,你就是家里顶梁柱,男子汉,你得学会照顾妈妈,保护妈妈,你的年龄不允许你懒在妈妈床上,男子汉大丈夫要顶天立地。他点点头说偶尔。他妈妈又立刻点头。
我继续问你认为爸爸是什么样的人,不知道,爸爸陪你做过什么,不记得,跑步、打球?孩子摇头。最后说,以前回来陪我看电视打过游戏,很少。爸爸和你聊天么?很少。爸爸与妈妈比,你觉得谁更照顾你,爸爸。这就奇怪了。我继续妈妈在家陪伴你多,爸爸极少回家,怎么是爸爸。孩子眼泪流出来,妈妈不陪我。她妈妈接过话,我上班回来累了,就躺下休息,很少陪他。
我说你要求什么,妈妈陪我。最后商定,妈妈周一周五晚上固定抽30分钟,不带手机,跟孩子下楼玩。周末抽2个小时带孩子去本地各个景点游玩。爸爸每周固定抽20分钟单独与孩子视频聊天。
顺势聊到学习,我肯定了孩子学习还不错,问孩子困难学科,孩子说英语,一起分析英语如何学更有效,给孩子看了一个1分钟小视频,北大的一名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上课把课堂知识学会,考试把不会的弄会,学知识不是做题。并引导学生认识,老师严格管理的好处,严师出高徒。他妈妈也分享自己上中学学数学的经历,老师要求严自己成绩好,整个班成绩好,后来老师因生孩子换了老师,管得很松,学生们再也不用绷着神经揪着心上课,慢慢成绩下滑,他妈妈说要是还是原来老师教,自己肯定考上大学了。孩子睁大眼,第一次听妈妈讲。
孩子渐渐眼里有光,脸上表情放松,腰板挺直。我拍拍孩子肩膀,说多有福的孩子,遇到现在的老师都很严格,好好学习,会成为像视频里的男孩一样,考上一流大学。
我问孩子现在回班级上课还是下午,孩子还没回答。他妈妈问,现在有劲了么?孩子立刻把眼皮一耷拉,马上有了没劲的状态。我看了他妈妈一眼,笑了。又看看孩子,拍拍肩膀,这孩子绝对没问题,眼里有光,脸上带着自信,孩子又抬起眼皮。孩子妈妈说没带书包,那就下午来上学,我摸着孩子头,回家把约定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你会成为优秀的学生,有任何事都可以到我办公室找我。
孩子点点头,她妈妈一个劲说谢谢,娘俩回家了。下午孩子来上学了。我跟班主任交代,多关注,看到进步多表扬。每个孩子需要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