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关于一则读后感的bettle 让热度持续居高不下。引起大家抨击的高潮更多的是作为明星的文化功底,身为明星该不该在公众平台发表自己拿不准的感慨,又要下场开撕,是不是又是背后的营销团队为了一次炒作而自黑式的表演。先有靳东后有马思纯,抛开热度蹭流量营销等不谈,我们每个人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评价一本书,甚至深挖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后的意图,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根源。
很多网友会说,因为马思纯是明星,就应该经得起批评,能够承受自由言论带来的后果。换位思考,马思纯是即将要拍摄《第一炉香》的演员,读完原著发出这样的感受,是她的自由,且不论是不是有团队操作。但是被讽刺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也有点站在制高点讽刺的意味。
网友说燕公子是文学大咖,文学素养高马思纯好几个层次,但我认为真正有文学素养的人或者文学圈里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评论来。首先,文学理解这个问题,从不同的思考角度,阅读当下的心情感受,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品读一本书,都有不同的见解。《第一炉香》如果放在中学时期的我,我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普遍的爱情故事,但是如果放在现在的我来看,我的侧重点就不会在故事情节,人物结局上,我会去了解张爱玲的写作手法,她的作品风格,她的写作背景以及她的人生经历。这样来看,我觉得《第一炉香》又是一个悲剧,一个讽刺。而不单当作是文字表面的故事来看。既然思考点不同,那我为什么要去讽刺那些,你只看到文章情爱的那些人呢?
2
圆桌派有一集主题是 探讨关于该读什么样书,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样一个点很有意思,但人不就是这样吗?曾经的我,也会在自己啃一些大部头的时候,会嫌弃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的男生女生,也会非常不解为什么相同套路的网络言情武侠等等会这么多人痴迷?那或许别人也会觉得我在看的书很奇怪,别人也会觉得我是在装逼,大家都在互相嫌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想要去了解那本我们看来很嫌弃的书 到底有什么好的点,到底是哪里的情节能够非常吸引读者的兴趣。我们不会想到优点在哪里,既然他作为一本书,或者一部小说已经出现在了网路上,已经变成了一部成熟的作品,那作者肯定会有他自己能够擅长的点,能够吸引到一部分读者群体,我们怎么又能说,这个人读这本书不对,你这样理解这本书,也不对呢?
跟挚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在想,那文学到底是什么?那怎样的作品才能算作文学而不是东拼西凑起来的文字。后来我们先得出结论,那些能在细节里都可以体现出哲理的东西,我们尚且可以称作为文学,那网络小说就不叫文学作品了吗?那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根据大热ip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又受那么多观众的喜爱呢?
在中国文学史里定义文学为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集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这样就非常清晰了,既然是一种意识范畴,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判他人的意识与我们不一致呢?可能会有人说,没有上升到这种高度,大家就是就这个事发表自己的一点意见而已。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言论都该被尊重,但能者不会带着网络的面具肆意宣泄自己现实里不敢宣泄的言语。拿掉挡在面前的屏幕,我们又是作为怎样的人在活着呢?看到这可能有人就会说你是来给马思纯洗白的怎样怎样,首先明星也是人,是先为人,其次明星只是他的一个职业,不能说因为是从事这样的职业,就该没有隐私,就应该拿到案板上,接受广大人民各式各样的言论,身为明星就该承担这样的后果。我觉得这是在为自己没有底线的伤害找借口,语言是力量,但是语言也可以是伤害人心的武器。如今,我们不用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我高兴的时候随大流说一两句无伤大雅,没人在意,但累积起来的三言两语可以成为爆发式的利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背后的凶手。
3
我们被生活这艘巨大的邮轮压制着,宛如时间机器里的螺丝钉,历史的长河不断冲刷人类的过去甚至颠覆曾经辉煌的文明,活着不容易,尽管如此,也要认真的活着。不要假想自己能够制裁任何人,事实上我们才是被宇宙制裁的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