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涉及双方—“我”和“外部世界”。
当“我”没有了分享欲,我即同时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外界万事万物再也荡不起我心底的一丝涟漪。
诚然,我依旧能够注意到每日日升日落时天空的绚烂以及风吹叶落带来的那一阵清冽的冷,但在那片刻的驻足中,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脱离肉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那一刻天地的光景。
最开始,我不觉得失去分享欲有什么不好。我本身也没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也不喜欢社交。慢慢地,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一个个组建起自己的家庭,而我还被困在低工资、身心俱疲的工作环境中。所以我选择不打扰他们,一个人躲在黑暗的小屋中。不与他们交流,我就不用直面自己对生活的无能与无力。
分享欲是在“自我消耗”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殆尽的。
当我没有了分享欲,我逐渐失去了语言功能。因为大脑不再认真对待接收到的信息,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想到的……因为信息不再有意义。所以,我大脑中的信息是混乱的,没有逻辑的。而当我偶尔想输出的时候,我发现交流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我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以一种有序、通顺、符合逻辑顺序的形式予以输出。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个……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