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苏轼诗词
苏轼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作家,他不但诗写得好,词写得好,文章写得好,画画画得好,做饭做菜还是一绝!你们一定吃过苏轼发明的“东坡肉”。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百无聊赖只好钻研吃。
不知道为什么,当地非常不喜欢猪肉,所以市场上猪肉卖得很便宜。苏轼被贬到此地,自然穷得是叮当乱响啊!所以,手头的钱只够买这最不招当地人待见的猪肉啦。但是苏轼真的是天才一枚!他认真钻研,居然就把猪肉做成了现在人人提起就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为此,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你看,这首诗里头,做法和味道都有啦。“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这是说,洗好了锅,少放水,烧火时候一定得是小火慢炖。等着肉自己熟了,火候到了,自然非常鲜美。
为啥这么好吃的东坡肉,当地没人吃呢?因为“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有钱人看不上这低贱的猪肉,估计都吃山珍海味呢!而穷人呢,虽然能买得起猪肉,但是又不会做,只能吃“黑暗料理”啦。只有我东坡大居士,可以慢火咕嘟咕嘟地炖好一锅东坡肉,嗯,香气扑鼻,大快朵颐!
你说,苏轼他是不是一个大才子?
名篇精读
大家可别以后苏轼只会写打油诗呀——你们一定不会这么想的,因为我们听说过很多苏轼笔下的著名诗词,咱们今天就来学几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习任务】默写上面四首诗词。
披沙拣金
字词
- 垂涎欲滴
- 耳熟能详
- 山珍海味
- 大快朵颐
趣闻轶事
-
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