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校长的《教育是什么》边读边想,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真善美;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忘掉,剩下的便是教育。想想都对,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教育更像柳校长说的是浸润与体验吧。
教育是一种呵护。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特的“这一个”,教育要呵护他们,尊重他们,包括为他们的成长创设条件,捍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尊严。在《我与七班的故事》中,柳校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校一年一度迎新长跑,按照惯例,根据队列,要当场评出一二三等奖。竞赛组织者让作为校长的他宣布一等奖名单,他看着下面未能获奖的学生懊丧的表情,临时起意,行使了担任校长八年来第一次使用的否决权,否决了这份名单,转而宣布,所有班级都是一等奖,赢来雷鸣般的掌声。活动结束后,他首先去了本该获得唯一一个一等奖的班级,问学生是否有些不服气,学生异口同声说“没有”,只是要求他唱一首歌;几个月后,他从到校采访的记者那里获知,七班墙壁上挂的仍是三等奖奖状,同学对记者说:“其实,一次比赛中的成败,几个小时,顶多十几天,也就忘了。校长这样做反而会让我记一辈子。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鼓励我们。”
教育的神圣、神奇之地,对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充满爱,充满关怀,把他们当成天才来珍爱,当成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上苍之恩赐来培育。
每年的迎新晚会上,我们都有一个传统环节——穿插在表演节目中的颁奖、授奖环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受到表彰,上台领奖。“年度人物奖”、“最佳进步奖”、“特别奖”、“自强自爱奖”、“忠于职守奖”|“最佳辣甜心奖”……但从名称看,奖项的设置就很有创意,令人兴奋。有老师给他们颁奖的,也有家长给他们颁奖的。我看到父母与子女在台上抱作一团,欢笑的有之,流泪的有之。这一刻,从进入学校第一天开始的每一个日子,都如流水般在心底流淌。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这是对教育本质最富有诗性的阐述,让生命的气息流淌在校园里,让活泼泼的生命流淌在校园里,那是我们自觉的追求。校园就是一本书,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要成为学生能浸润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
校园是一门课程,是学生时时浸润其中的课程。一座冷漠的校园是培养不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的。学校是“以人为本”的地方,但是仅提“以人为本”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提“以生命为本”作为补充。学校的境界,是在校园的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而不是在特殊的重大活动中所呈现的影响。学校生活不应该高于日常生活,我们要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位师生的本色人生。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每一位普通的、平常的教师,必须发出声音,留下声音,声音就是思考。从我们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审视并思考教育的一个剖面乃至一个细节,把这些思考诉诸笔端。留下声音还不够,还要留下足迹。足迹就是行动,每一次教与学的行动,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有的被物化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之中,有的被积淀于无形的校园文化之内。某些行动或者实践太平凡,甚至使我们觉得即便不留下记载也不会有缺憾,但这些行动被记录下来,就组成了这位老师的人生脚印。这些脚印是平凡的,但它记录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学校的成长,;这些脚印深浅不一,但它闪烁着教师良知、理性和热情。
教育其实就是教人做人,就是教人认识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可能。教育就是涵养人的精神,开放人的心灵,让人有独立的思想,教育就是通过浸润与体验,让人感受到幸福并且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