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一颗本心。不畏惧风尘,不痴迷流量,这就是写作的本心。
拿我个人在这个平台上文章的阅读量来说,有三千多的,也有区区两位数的。某次文气浓厚兴之所至写的文章,它的阅读量只有十五,所以在我现在有些轻狂且武断的观念里,流量一词,那便是带着玄学的伪命题。
所以,我想要在这篇小文中,同大家探讨一下,流量过后的写作本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简单的介绍下本人,坚持写作断断续续的大概有了十年,甚至于更久的时间了。可是我依然不敢把这份爱好当做谋生的重计,实践出真知,在这一行我投入的精力和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这大大打击我的创作积极性。没办法,因为能力和境遇皆受限的缘故,我现今还只是一个在红尘烟火气打滚的普通人。
世俗生活,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情识,抛却五感六念,纯粹的本心便成为了易碎的琉璃。所以,高屋建甄式的无欲无求,并不是写作的本心,除非,你愿意沉沦在这份高尚中自我欺瞒。
从三千多的阅读量,到区区十几个人的阅读量,这其中的落差,不可谓之不大。我也一度思忖,这份落差究竟是何时产生?从而,我更不能得出一份充足的理由去说服自己。
说句自大且自信的话,十几个人的阅读量的那篇文章,我始终觉得落笔的意境被流量低估了,加之,我在这个平台上经常会读到阅读量惨淡却文采斐然的文章。可见,并非所有的冷门文章都非上乘之作。
这便引回了我论证的中心,流量过后的写作本心,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
我觉得首当其冲的,那便是坚持自我,写作的文风和下笔的触感乃至于抒情的方式,其实都是应该适当坚持的。几个月之前,我的一篇文章被某个公众号改的七零八落,报酬到手后,我一度耿耿于怀,文章失去了自我意识,那便是扯着商业虎皮的复制品,少了独特幽远的意境之美,实在可惜!
其次,那就是看淡流量,还是那个例子,阅读量惨淡的文章也不乏上乘之作。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更要记得适当的给自己一些鼓励,不要动不动就去随便的迎合流量,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所以切忌邯郸学步。
最后,要记得尊重生活。时也命也运也,脱离了生活实践的文章,不过是一篇堆砌了华美辞藻的废文。而好好生活,则是创作最好的源泉,无论立足于宏观与微观,生活,都值得我们敬畏。
写作本心,流量过后也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