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冬的“新系列” 2021/5/7
️新视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之前一直低估了工具的威力,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工具”能够带来的价值,可能远超你的想象!然后,对这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事情是这样子的:最近从老薛身上算是真正见识到“干的狠”,究竟可以干到多狠。同样是面对币安的全仓借Cake,我之前全仓也是借不到,然后就开了大概十来个账户,电脑绑定登录,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借到不少cake,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分账户,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步骤一多,更是直接增加了出错的几率。前不久在老杨(老杨公告提醒——千聊平台上可以搜到)的付费社群里,看到老薛发出来的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点赞神器”疯狂点击手机借Cake的视频。这个视频,立马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还可以这么整,我立马抱着尝试的心态试了一下,没曾想,这一试不要紧,一个月竟然因此多挣了好几千!
通过这次事件,我脑子里浮现出来金马大哥在自己的付费社群《币圈金马奖》里提到的一句话:遇到问题不要慌,动动脑子想办法!这就是典型的“动动脑子想办法”,我之前的态度是,借不到就算了,那我就退而求其次,我就搞一个复杂点的方法,然后跟兴雨两个人摸索出来了多账户的借贷的方式(也是基于老薛的点拨),而且也还算比较丝滑,因为全部都搞成了“选择题”,压根不作任何“填空题”,减少出错的几率。虽说有这个备用方法,但是效率依然不是很高。可有了这个点赞神器工具,竟然可以一下子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还能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千万不要低估工具的威力,有些时候,可能它们带来的并不是直接的“金钱收入”,但是它们却可以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效率和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如果有可能,以后我应该不会在工具上省钱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效率才是关键!
️新观察【关于人人可用的写作方式的探索】
最近特意留意了朋友圈很多人的输出方式,并且保存了很多个我认为还算不错可以借鉴的“写作模式”,我发现了大家都有一个共性——短小精悍。因为“长篇大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即便做到了,没影响力也没人看,所以短小精评可能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努力的方向。做不到直接输出,那我就退而求其次,用视频号一分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写三五百的文字,或者是“神评论”,没流量咋办呢,找流量去,谁有流量,我就去谁那里,用三五百字的“优质输出”去留言,当前笑来老师的视频号,微博等是个不错的“试验田”,尝试着去探索一下,看看有没有啥收获!
️新讨论【与另一半的交流】
关于招揽人才的思考,很多小公司,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靠谱且证明为有效的人才,结果这个人出于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各种原因,要离职,而且这种离职还并不是出于“薪资”问题,这个才是最尴尬的问题,不是你想留就能留得住的,“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啥的一律不顶用(当然,小公司也不一定能够满足这些条件),你能做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以我的智商,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如果大家有好的方法,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新反思【及时止住不好的苗头】
生活需要仪式感,每逢节假日或者重大纪念日,争取来点仪式感。这个过程难免会忘记一些重要日子,今天主动去找一款APP或者买本日历,放在自己的桌前,然后用笔标注出来重大日子,并且提前一周定好闹钟,让自己重视起来!
️新行动【Application Is Power】
a,利用巴菲特的“躲避瘟疫法”,再一次做了减法,简化到只做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件事,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事尽量放掉;
b,重视一些省时省力提升效率的工具的使用,提醒自己不要在工具上省钱;
c,主动付费,链接大佬,买他们的经验和时间,为自己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