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好友给我推荐了个公众号APP什么的,大概就是你交几千块钱,有人带着你读书,有个大概的读书纲要,口号打的响亮“每天阅读15分钟,10个月让你纵横9大领域。”我看完之后默默地放在一边儿去了,搞笑,如果真的每天读15分钟就行,那只能读到书中提要;而真正的滋味,在于咀嚼(自己体会)。就像,我们都知道水果的精华在其汁液,但是吃一个橙子的幸福感和喝一杯橙汁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高中的时候,3年,我只认认真真读了3本书:《西厢记》《果壳里的宇宙》《复活》。实际上,多年后的今天,哪怕当年那么辛辛苦苦地一字一句地认真读过,如今也忘却的差不多了,基本除了人物,故事情节,还有具体喜欢的段落等等,其他都已经记不得了。基本等同没读过,你看,没读过的人大概会嗤之以鼻,轻轻一笑:“你读了不还是没什么卵用!”对啊,是没用,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你吃水果之后还能记得当时吃的感受?那你为什么还吃呢?
和绝大多数人不同,我是属于那种读书特别快的人,而且读完之后还可以记得70-80%的那种人。我弟弟看网文《斗罗大陆》,花了几年的时间才看完(当然也和他看的时候作者还在更新状态中有关系),我看完不到5天。当然我看的方法不值得提倡,基本看的时候不吃不喝不睡,看完后睡个一天一夜。看完全套《暮光之城》用了2天2夜,看完《小王子》只用了等火车的一个小时……
所以你看,明明我读的速度很快,为什么高中只读了3本书,这不科学啊!额,大概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读书速度快,阅读范围广泛,但是不精。所以,想花时间让自己精读几本书。于是就选了3本我当时读起来不怎么愿意主动去读的书:一本文言文既视感,满篇的元曲,看了头疼;一本虽然是霍金畅销书《时间简史》的彩页版本,但是因为实在是学不好物理,所以根本连翻的兴趣都没有;还有一本是因为听名字感觉很老年人读物,加上翻译的实在不算特别好,看外文译本有时候真的很伤脑筋,故而不愿意去动。尽管如此,我还是去看了,虽然现在和没看也没太大差别,但是我想说,精读和泛读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怎么说呢,泛读就好像吃汉堡包,你只是吃饱而已,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精读好像品茶,你看着茶叶在热水中沉浮,你的心不仅随着情节起伏,你还可以跳出书籍站在外面理性分析,对我这种三分钟热度的人来说,这种感受,尤为难得。
精读的过程,也大致相当于一次又一次反刍,明明已经知道滋味的东西,一遍又一遍地去榨取其中的精华,而真正好的书籍,还可以在你一遍遍的榨取中,每一次都不令人失望,甚至反而还会连续不断地带来新的惊喜和新的感受。而泛读,高潮只是一瞬,过了就忘记了,没法造成那种持久的影响。
我的世界观,一直都觉得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奇妙的,每一扇窗口背后都是一个新的惊喜,很多时候,与不同的人交流,甚至看不同人的访谈和记录片,看不同的书籍,都会产生无数新生的链接,然后你就会有无数新的想要泛读了解的东西。比如,前几天写作群素色医院推荐了刘同这个人,然后我今天居然搞到本《谁的青春不迷茫》,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只在如厕时候阅读,所以才看了不到1/4,O(∩_∩)O哈哈~,作者知道估计会哭了~厕所读物~~其实不是,只是觉得专门抽时间读畅销书太浪费了)。又比如,看大张伟访谈的时候,听他侃侃而谈聊朋克聊摇滚,然后知道了很多乐队:唐朝黑豹啦,软饼干啦,OASIS啊等等。再比如,前几天看到凡客复出的商业资讯,因为文章里一笔带过一句:陈年的书桌上摆放着《穆旦诗文集》,于是对穆旦本人又产生了兴趣,放在了以后想读想要了解的清单里。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你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是很好的;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受限。我泛读,因为我觉得,在不断了解那些新的触发点之后,推开一扇又一扇窗,生活就会展示给我不同的景观,带给我的生命不一样的惊喜。
所以,速读速成这种东西,或许10年之前我还会盲目崇拜一下,而今却不会。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美味,值得花时间去细细体会;真正的佳文,值得花时间去反复琢磨。那些靠摘录文章名言和看看目录纲要就以为吃透一本书的想法,在我看来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嗯,非要说的话,应该说,有种速食叫做快感,有种美味叫做幸福)。但是这种东西看人,如果是商业社会的大忙人,为了达成目的去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那估计就会中意这样蜻蜓点水般地速读。就像旅行,有些人愿意报团,有些人愿意深度自由行------即使是同一片风景,深浅不同,体会自然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