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学了DISC行为风格理论6期了,道理似乎都懂,可是落地却那么的难。有时候,甚至灰心丧气,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一辈子活了三十几年,哪能说改就改,将就将就就算了。如果,真就这么算了,我们又何必去学习呢?

带着这个困惑,我反思了自己学习DISC行为风格理论以来种种。可能是我走偏了,我学了理论,却总在理论认可中徘徊。所用的实践,也是在拆解上下功夫。你拆解的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终归还是在落地上碰壁,自己跟自己说了很多遍,走着走着遇到事情不又回到老路上了吗?

这几天对此感受太深刻,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在出门遇到陌生人,甚或是在工作中,似乎还是那样。没有行动,就没有改变。即使有了行动,有了改变,也会反复。这本身就是革命道路发展的基本规律。

今天跟孩子的一个较量就颇为失败,当然,是自己跟自己斗争的失败。我早上刚刚读的《常人的情绪》中关于顺从和服从的区别,结果,晚上我看见女儿在用一个玩具挂她的古筝。我下意识的就喝止,“你把古筝挂坏了咋弄?”对方的反应很显然,对过来就是“挂不坏!”这种争执完全就是无效的,我让她不得不服从,这回过去了,下回她依然如故。与其如此,我又何必说呢?

现在想想,我是没有理解她的行为倾向,不知道她用玩具挂古筝究竟是什么意思。也许她是想尝试一下力度?也许她是闲的无聊?也许她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我没有去懂她,而是纠结在古筝是不是能够坏上了。我关注事,没有关注她。难道古筝比孩子重要吗?当然不是,只是我还在老路上徘徊,没有去实践“懂”的意义。

还有就是,晚上有个事情跟同事商量,我给他打电话。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他打岔说了另外一件事情,我们两个竟然就另外一个事情延伸扯了很长时间。我挂完电话回想,我根本就没有“懂”他,而是陷入了教条主义中。人家要的是“懂”,同情,哪里需要你的道理,你的教育。就好像一个人找你说心事,可能就是想说说,你好好听听,然后给人一个肯定和理解就行了,你却给人家讲了一堆大道理。那么,以后谁还找你诉苦啊?

所以,海峰老师说,“懂,才能更好的爱!”别人跟你说事情,你先要停顿一下,考虑考虑对方想传递什么意思?想诉说什么样的情绪?你需要先给对方一个“懂”,然后等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时候,再帮助给对方找到其需要的答案。如果是你给对方先沟通事情,就要先准备一下,想想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再着手找到表达思路,也就是说先懂对方,再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沟通,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上面又分析了这么多,如果遇事不能够这么做,不还是嘴上功夫吗?从现在起,后面的DISC行为风格理论学习,不再搞拆解,好好的拆解自己的生活。把DISC行为风格理论学习变成一个跟自己斗争的实践记录。现实中的失败,都不是别人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想想,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拿起DISC理论武器,用每日觉察记录与自己斗争的历史,期望用行动获得改变。把无意识变成有意识,争取再从有意识进阶到下意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