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关于自尊有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比较主流的定义一种是认为自尊是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另一种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自己的综合价值的肯定。从心理学感知觉的角度切入,我认为,自尊可以定义为对自己有信心的感觉和接纳自己的本来面貌。
1.自尊的来源:
自尊来源于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同时,自尊也来源于社会比较。自尊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家庭、老师和环境中习得的。由于自尊是人类生命的心理根源,它可以保持一个人生命的健康发展和完满。因此,自尊也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核心。来自原生家庭的严厉指责会伤害人类的原始自尊,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则会带来成长过程的高自尊。
2.高自尊和低自尊:
(1)特点:高自尊的人“追求成功”,遇到困难会被激发,遇到问题会为自己辩护而不带攻击性,可以抵制一些不良行为且用自己的方式交朋友,为人乐观;低自尊的人“避免失败”,会被困难所打击,具有行为问题和很强的防御性,会自我批评,害怕冒险,敏感被动,为人悲观。这并不是说,低自尊的人就不会成功,而是如果成功,低自尊的人的心理问题没有显现,因为达到了“避免失败”的结果,而一旦失败,低自尊的人会受到很大打击。
(2)成就目标取向:高自尊的人目标向好的方向趋近,低自尊的人回避目标;高自尊的人秉持成长的能力观,低自尊的人是固着僵化的能力观。
举例:A.固着的心理定势
想法:这个我做不了,每个人都比我聪明,会笑话我
信念:我没有用,而且我很笨,我做的每件事最后都失败了
感受和情绪:难过、焦虑、愤怒
成长
行为和行动:哭泣、惊恐、退缩
B.成长的心理定势:
想法:这个我能完成,我会做好准备和努力
信念:我相信我能具备完成这个任务的技能
行为和行动:计划、工作、投入
感受和情绪:兴奋、焦虑、有决心
3.自尊的发展: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表扬可以起到一定的提升自尊的作用”,因此“鼓励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大肆盛行。但是,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表扬智力水平(聪明)长远来看会降低自尊,被一直表扬聪明的孩子会倾向于选择低水平的任务,不敢冒险尝试。所以,在运用技巧提高自尊时,应注意反馈方式:一是表扬时针对具体技能;二是批评时附带一部分表扬;三是帮助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而非自身能力;四是避免明显的主动帮助。
4.低自尊会引起认知歪曲
(1)非黑即白思维:固着的僵化的认为“要么行,要么不行”
(2)不切实际的比较:总是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夸大自己的不足,缩小自己的优点。
(3)读心术:总是认为别人关注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4)灾难化思维:
A.过度思考的反刍式思维:导致过度分析或者执着于让他们难过的事情,一遍遍在头脑转着同样的方法。
B.泛化:导致在一个经历的基础上做出全局性的判断。低自尊会夸大失望和生活中消极的地方,例如:
“我总是犯错”。
“每个人都觉得我很差”。
C.贴标签:以一种夸大和单维度的方式来给自己定位,泛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5.通过活动和技巧改善低自尊:
(1)活动——多面的你:
做一个立方体,在六面分别写上:
你擅长的事情;
未来的梦想和计划;
你的家庭;
你现在的感受;
生活中让你感到骄傲的成就;
你喜欢自己的地方。
然后,反复重复和品读,内心坚定的告诉自己是很棒的。
(2)想象技术——引导想象
细致的想象成功和自己努力的场景
(3)积极的日记
每天使用日志记录带来影响的想法和感受,并赋予其积极的结尾。
经过反复长久的练习,会提升我们的自尊,从而以健康的心理正面的影响的我们的行为,你会发现,生活、学习和工作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