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问过师父一个问题:人生来是要有什么必须做的事情吗?在这个世上、用这个身份总得有个意义吧?
师父的回答中有一句“做人就是要好好修行的”。说实话我当时不能理解,因为我以为“修行”和“生活”是要分开的,需要抛弃在这世间的一切(亲情、爱情、友情等等)去修行。
走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是的路以后,慢慢的我明白修行在某一个阶段里就是好好生活。
诚心恭顺父母,真诚对待友情,忠贞守护爱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欲望和解,能够做到并且保持这些是非常困难的事。
在这条好好生活的修行之路上,失败的人很多。
这几天终于把《都挺好》这部大家一致好评的电视剧拔草了。
“原生家庭如果过于极端和强势,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半生,甚至影响一生。为人父母,首先要明白,生下一个婴儿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把他(她)培育成人,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
看剧的时候,“重男轻女”、“原生家庭”、“养老障碍”等等现实矛盾层层叠加,家庭的琐碎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演员们真的是演技精湛,激的我各种嬉笑怒骂的情绪都有。
压抑了一辈子,老婆死后突然放飞自我的父亲苏大强、成绩优异留学移民美国的大儿子苏明哲、与父母亲密的妈宝老二苏明成、18岁就离家出走事业有成的小女儿苏明玉……无论什么身份,谁家没有一点糟心的事情呢?
自古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这里面的迂回牵绊实在太多,又岂是一个因一个果就能轻易解开的。回想我自己,哪怕是我妈生的,俩人也不是心连心的,各自走在自以为是的路上趾高气昂。
家庭的中争吵,赢了和输了也没多大区别。这道理啊都知道,做到是有点难度,好在家人之间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去进步。这种必须纠缠在一起的缘分,就是一种陪伴,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这一辈子最切实际的修行吧。
追这部电视剧到最后,我看到了一个家的意义就在于“成全”。
成全父亲的尊严、成全儿女的难处,都别那么自私。
大清早坐在书桌旁看苏大强立遗嘱那一段看的泪流满面。晚上看到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苏大强深夜发病跑回老宅,他还以为自己还是被老婆克扣零花钱的年轻时呢,用攒了半年的钱给小明玉偷偷买习题集,我也泪流满面。
意识到父母终将会死亡是每个成年人必须要接受的事,从撒娇到忤逆,再到和解后不舍的道别,这也是一件需要攒够了勇气才能面对的事。
剧中苏大强交代完遗产,在书桌上嚎啕大哭:“我死了以后,你们兄妹三个,能走动就尽量走动走动,能帮忙就互相帮帮忙,这种事情没那么难做到……”
所谓苏大强的遗产,也就是一些退休金和积蓄。一只拿来记账的钢笔留给孙女做个念想,道歉和多年缺失的陪伴留给女儿,积蓄留给离婚后想要改过自新的小儿子。
不求圆满和绝对的公平,只求都挺好就行了。
关于父母曾经对儿女的忽视和伤害:“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你也可以选择放下。”
关于儿女对父母这一生的拖累和亏欠:“家,我们最在意,也会被它伤害最终,也最难释怀,但我们仍然渴望被它肯定、被它接纳。”
生身如此,便是应劫。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追求理想,所以将父母抛置身后;以为要保护爱人,所以与父母保持距离;以为要跟随流行,所以淘汰父母常随的物件;以为要注重教育,所以避免祖孙相亲……
大家都觉得这特别对,说人家西方人都是这样的,但我们东方,自古以来就讲究一家同堂。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这些好与不好又怎么说得清楚呢?
当然,人必须得经历点什么才能明白世故,谁也不是一蹴而就找到观点一致的亲人爱人,从此和和美美。不说建立家庭,我们连爱一个人的能力也许都不算及格呢。
在我们这个感性的人间凡世,没有现成理智又能割舍孩子的父母,老人也得逐渐退出新生家庭,更没有懂事又不愿意出走的孩子,儿女也是慢慢才会意识到父母会老去,时间不等人。
我们自私,却每每控制不好情绪,轻贱别人也伤害自己。好在最终都要学会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和解,与自己和解。
这也是在这个世上,用这个身份的修行之路吧。
剧名《都挺好》也是一种日常的状态吧,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结局,但是差不多是个“好”字就行了。
所谓和解,也不是要改变对方才能和谐共处,而是成全对方。
是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