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现在很流行旅行,所以也有很多人在谈论旅行。每次都很佩服那些只经过短短几天的停留,就能与一个城市摩擦出如此多的情感和羁绊。或许是我没有一个洞察文艺的心,才看不到听不见这些本该被注意的东西。感觉还不错、哪都挺好的、很有意思,干瘪的大白话让我觉得好像未曾真正到过那里。
美国驻芬兰大使夫人Cody Oreck和罗马尼亚摄影师Octavian Bâlea就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的芬兰。他们把所见所思汇编成了一本影集:《故事集——赫尔辛基及其他》(Storybook Helsinki and Beyond)。“芬兰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我们这些外来访客而言,这里的建筑光怪陆离而又丰富多彩——一种极具吸引力,而且完全具有芬兰特色的新艺术主义,你根本不可能在其它地方见到。”
这本书中上百张的照片全部都是用胶卷拍摄,揭示了芬兰首都的暗色调中多姿多彩和不同寻常的一面,用由外而内的视角展现了丰富的芬兰文化、不屈历史和惊艳设计。这些屹立在首都周边各个角落的公共艺术和建筑一直在无声向世界和芬兰人倾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讲述的是直至1917年芬兰宣布独立以前,芬兰人作为芬兰人而不是瑞典人或俄国人的意义,而这些就是我们作为外来者极其希望找寻却徒劳无果的东西。
一提起赫尔辛基的建筑艺术,很多人会想起阿尔瓦·阿尔托线条简约的现代主义作品。其实,在赫尔辛基乃至芬兰各地,新艺术主义、新艺术运动、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以及装饰风艺术等各个时期的风格都凝固在建筑这门艺术当中。这些弥足珍贵的一砖一石,都承载着Suomi民族的血脉和意志。
国家博物馆前厅上那壮观的芬兰史诗、加利奥教堂里钟琴奏响的西贝柳斯旋律、旧理工大学渊源久远的教育使命、中央火车站装饰风艺术的最纯粹代表象征、鲁奥齐楼道老式上漆楼梯的绝妙志异、约哈娜别墅最具北欧标志性的艺术街区、波赫尤拉大楼前亲一下就可以逢凶化吉的库莱沃、乌尼奥宁楼道不同寻常的楼道和咖啡馆……赫尔辛基的都饱含芬兰文化的特质气息。
而同样,在赫尔辛基之外的芬兰城市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烙印。坦佩雷的大教堂里民族浪漫主义和神话主义的不朽结合、图尔库的米迦林大教堂充盈的青春浪漫气息、Valkeakoski的维萨沃力博物馆曾居住和工作过的伟大雕塑家身影、Kirkkonummi的维特拉斯科博物馆闪耀芬兰民族浪漫主义的明珠……
“芬兰和芬兰人,恐怕没多少人了解吧?这本书非常精彩地通过建筑艺术说明了芬兰的概念,并讲述了芬兰人如何去守护属于他们的芬兰。不得不去佩服他们,在历经瑞典和俄国的数百年统治后,他们依旧保持着独立的文化和人格。我非常渴望去看看这些芬兰建筑和建造它们的芬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