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八天,我基本上就3.4号休息,但是吧,我觉得挺充实。
6号以后,主要干了三件事。
1.健身房制度,成为一个胖子不难,难的是成为胖子后还能瘦下去。基本每天晚上20:00-21:00都会定期去,讲真我这种惰性大的人坚持干一个事儿是有难度的。主要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在众人面前吹下牛逼,我要到多少多少斤,为了自己的自尊也得试一下对吧?二是相约好友,互相鼓励组队训练。最远的人,有人陪伴便不觉得远,看着朋友圈自驾去西藏的童鞋,好多朝圣的人,也是相约做伴的。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也很实在,符合人员从众心理效应。《乌合之众》虽然观点有些偏激,把里面一些经验逆向运用,就觉得我说的这两个方法都有市场了。
2.整理自己投资构造和体系。小人物也煞有其事的整理自己的投资模式,可笑吧?我觉得不可笑,总结和团结是人进步的两大法宝,这话毛爷爷很早之前说过。最主要的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的性格适合什么风格的投资,稳重还是保守还是偏激。股票期货还是基金p2p。如果本来能够承受回撤,多少是极限?我有没有对股票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而不是听某个大V给你解释?
二是我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年华多少?怎么达到。每天一个点,一年就12倍!!!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巴菲特老爷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执行下去加复利,就是伟大的投资者。
三是股票适合短线还是中长线。一个资金利用率高,一个确定性大。一个耗费时间和精力,一个折磨耐心。
四是哪种股票才是我的模式,是打低位首板,还是龙头板?是打板还是半路还是低吸?模式没有的时候有没有手贱买入别的。
五是有没有按照预订计划执行,是不是临时起意手贱买了别的?止损计划有没有?止盈计划呢?买入后第一时间就是想着怎么止损,菜鸟玩家,活着最重要。
六是比对自己的复盘和中科信息,方大炭素,科大讯飞,武汉凡谷等妖股起来的时间,看看当时场中气氛,总结为嘛自己没买到,不敢买?
3.是看书和听书。看的是《自下而上》和《认知突围》。听的是喜马拉雅里面的《晓说2017》和《罗辑思维》。我觉得罗胖和高晓松挺有深度,有内涵。看了个韩国的《出租车司机》,有些电影拍的挺好,震撼人心,不过被和谐了。
基本没了,然后剩余时间就在休息。昨天和表弟(刚刚毕业)讨论一个事情,他问我,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得靠关系和背景。我当时狠狠怼了他一顿,我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事儿。认知决定态度,可有的时候认知本身就是态度。相信努力能够找到好工作好归宿,生活也不会亏待你,像我。相信事事走后门,送礼办事,那以后也就真的成为了众人,况且,你的背景不一定有别人大。小县城是人情社会,大城市是契约社会,就这个道理。
基本这样,14号考试,还有一周,熬夜准备中,给自己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