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过,由各种小故事组成。实际我也不是想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只是这本书名正好符合我此刻的心境罢了……
其实我对很多事都不执着,可以说都是得过且过,偏偏对上一段感情却执着得不能再执着。就算分开快一年了,我还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窥探那微乎其微的消息。直到今天,突然发现我能看到的仅仅只有一串电话号码,那印在心中的数字,一串再也无法拨出的号码。
我一直认为自己看似多情却无情,却不知自己是看似无情却深情。可能最近自己仙侠剧看太多了,心中感情也突然来了一个大爆发,来得猝不及防。
以前一直用一句话在安慰自己:世界上爱而不得的人又不止我一个,有什么好可惜的。
哎,又开始发牢骚了。实际我一直认为这都不属于我,我应该是那种易产生快乐的人。我多么怀念二十一二的自己,简单、快乐,那时候常常会发自内心的笑,随时都是美好的记忆,对什么都充满了向往。
有句话说的好:人生下来就是吃苦的,不然干嘛每次孩子刚生下来就要哭。对啊,生而为人,不把酸甜苦辣尝遍怎么能称得上吃苦呢,又怎么能算在人世间走了一遭呢……
很早以前我不喜欢看书,我一直认为看书不适合我,那是属于安静的女子做的事,我一直是一个安静不下来的人,总爱打闹,以前上课也总爱讲话、和别人聊天,似乎有多动症。但是经过几年的沉淀,发现自己也有静的一面,可能是人如其名吧,但很早以前,每次我上台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觉得我肯定是一个安静的女生,可是后来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不应该娶这个名字,你一点都不安静,你应该把“静”字改为“闹”,而后想想别人说得也有道理,我确实不是一个人如其名的人。
我一直不喜欢太世故,也不喜欢被这俗世打磨的圆滑,记得刚出社会去实习的那一年,遇见不公平的事我会争论,看见别人受委屈我会出手相助,即便自己会受到伤害,,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个小愤青。而我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要善良,多做好事。我由记得小时候,父亲看见路边的乞丐,他偶尔会给他们钱、会给他们买吃的,有时候看见别人捡烟头抽还会给他一支烟。都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从此以后,我看见路边的乞丐也会施以援手,看见老爷爷说没吃饭,要十块钱吃面也会给。犹记得高中时候,有一次,遇见一个中年人,他穿的西装革履,对我说:“小妹妹,我刚来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什么都被偷了,能不能给我三十块钱啊,我去坐车,你把手机号给我,我回了家就把钱还给你。”当然我犹豫了,因为我手里只有五十块,还是自己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在想他多半是骗人的,但也怕别人有那么万分之一是真的,所以我还是拽着自己手里的五十元去买了一个雪糕,把钱换成零的给他了三十。所以即便是以前被骗、被伤,我依然对人善良,心存感激,即便现在亦如此,因为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今天的感概突然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