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被誉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很多书评里都会这样介绍这本书: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为爱粉身碎骨,《恶意》因恨万劫不复。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刚刚二婚,出国前夜在家中被杀,报案的是作家的发小野野口修。野野口修告诉警方,作家曾经毒杀了邻居的爱猫,而案发当天猫的主人就在作家的院子里徘徊…难道是为猫杀人?
不,你猜错了!凶手其实就是这位发小,野野口修。原来这一切都是个悲伤的故事,日高邦彦的前妻初美曾和野野口修有过一段真挚的感情,被爱情冲昏头脑的野野口修与初美合谋打算杀害日高邦彦,但没想到这一切早被日高邦彦看破,于是日高邦彦精心布局拍摄了野野口修企图杀人的全过程,并用拍摄的录像作为要挟,让其做自己的影子作家帮自己创作。
原来,想成为作家的野野口修曾经将自己的手稿交给日高邦彦,希望能得到一些好的建议,可此时创作力枯竭的日高邦彦无情的打压了他的优秀作品。就在此时日高邦彦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出轨野野口修的事情,还无意间得知了他们的谋杀计划,于是将计就计,逼迫野野口修为自己创作。日高邦彦就此成为了知名作家。
可是没过多久,作家日高邦彦的妻子初美就因车祸入世。野野口修一直怀疑是日高邦彦知道了他们的事情而怀恨在心,策划了谋杀。就这样,悲愤的情绪就一直保留在野野口修心中。
直到有一天,野野口修查出自己患上了了癌症,于是打算孤注一掷,在日高邦彦和新婚妻子打算移居海外的前一晚杀害了他。
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故事中扑面而来的悲伤与惋惜,以及每一个主人公内心或多或少的恶意。可是回过头来猛然间发现《恶意》这本书才读了一半!原来还有内幕!
调查这起案件的加贺警官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于是继续深入调查…
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出轨是野野口修杜撰出来的,而所有作品都是日高邦彦原创,所以压根没有什么野野口修被胁迫成为影子作家的说法,所谓的视频也是野野口修趁日高邦彦没在家时潜入家中摆拍的。日高邦彦不但没有威胁过野野口修,在两人小时候还对野野口修关怀备至,后来听说野野口修想当作家还介绍了出版社给他。
如此一来,最大的问题出现了,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其实没有动机!在故事中,加贺警官曾经当过教师,班里出现了校园霸凌事件,他用心调节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为此他辞去了教师一职。他曾问过那个欺凌别人的孩子为什么要伤害他人?那个孩子给出的回答是:我就是看他不爽!
短短几个字却透着如坠万丈深渊一般无边的寒意。你越是帮他他越是恨你,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别人的优秀天赋和幸福就成了原罪。
在东野圭吾的笔下,对于人性的两面性和极端性的描写常常直击我们内心。《恶意》作为东野圭吾的四大名作之一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故事一开篇凶手很早就归案了,你往往以为事情已经真相大白可是看一眼进度条却发现结论下的太早。借“没有动机的动机”作者可以将人性的丑恶面为我们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往往不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否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