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学习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笔记。
本周概念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01 核心观点
本期是说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李笑来做了一个类比:用找到打开锁的钥匙来类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你想打开一个锁,肯定不会盯着锁,直到看出钥匙为止。
那么笑来老师类比了,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也不能一直盯着问题本身看,要尝试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
这个想法是一个元认知,就是在你考虑解决问题时,可以调用这个元认知来指导认知,给认知一个新的思路。
笑来老师在文中举了几个例子:
解决恋爱对象生气的问题,不要一直围绕着引起他/她生气的那事情,可以想办法让他/她高兴,那么生气就结束了。因为,对于人而言,有些情绪是对立的,几乎完全不可能共存,比如既生气又高兴。
解决英语听力的问题,很多人会陷于“听”这个问题上,但实际解决的方案可以是说。练习说就能解决听的问题。
赚钱的问题,我们集中想到的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赚钱,但笑来老师说他赚钱是将精力集中在其他方面而顺手赚到的。笑来老师认为,总盯着钱的人,通常是赚不到钱。而真正赚到钱的人,通常都会把注意力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上。
所以笑来老师给大家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就是:
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的时候,要想到你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02 个人理解
其实看到这个类比以及后面的内容时,我个人并不十分认同。因为类比本身并不能十分精准的完全将一件事用另一件事表示出来。举个例子,如果我用玩魔方来类比解决问题也并无不妥,但是你能不盯着魔方看看它目前的状态,并且在你不是高手的情况下从别的地方把颜色都归正吗?
但是,这种思想是一种不接纳的思想,学习一直强调的都是空杯心态,就是不能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也不能让一个疑虑影响对其他方面的接收。即使是批判的学习,也要在先接收的情况下,选择性的接受。
既然笑来老师对于万能钥匙这个概念这么重视,说明他受益于这个方法,必然有可取之处。刚巧我们周末培训了项目管理,培训老师对于解决问题这个事举了几个例子,其实是不盯着问题解决问题有相同之处。
栗子1:
你感到很口渴,碰巧手边有瓶啤酒,于是就想喝啤酒来解渴。但是没看到开瓶子的起子,于是各个抽屉的去找,但是一直没找到。
- 这个时候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做好仔细的思索一下最后一次起子放在什么地方?还是再扩大搜索范围?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解决问题的陷阱,就是你真的是在找起子吗?如果考虑了这个问题,你可能会从其他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是不是能用牙打开瓶子?假如你再考虑一下问题的话,你会发现,你的问题是要喝啤酒吗?其实你只是要解决口渴的问题,如果啤酒比较麻烦,是不是能倒杯水来解决问题呢?
栗子2: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待考。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由于年深日久,墙面已经出现了裂纹。为了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专门进行了研讨。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对墙体造成侵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时水中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
-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据说有很多的专家开始研究怎么清洁能够避免清洁剂的使用或者不用腐蚀性的清洁剂。但最后的解决方案却不是这样的,而是问了很多为什么。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墙壁上会有那么多的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大厦周围会有那么多的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墙上会有那么多的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飞虫呢?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得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呢?因为经常开着窗户,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由此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拉上整幢大厦的窗帘就行了。
栗子3:
在培训中有一个游戏,当然游戏是培训师的惯用伎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参加了这个游戏。培训老师对每个人都用把一根绳子的两段分别缠绕在手腕上并打结,并且两个人的绳子交叉,即形成两个嵌套的环。现在我们两个人的任务是如何在不剪断绳子的情况下成功的分开。
- 我们两个做了一些尝试,但没有成功,后来认清实质,这是两个嵌套的环,不可能有在不破坏环的前提下打开的可能。最后培训老师认可了这个说法,但是解决的方法是,寻找在环上的缺口。缺口在哪里?在绳子和手腕之间。因为绳子缠绕在手腕上,所以这是一个缺口,两个人各伸出一只手,把绳子可以从缺口绕出来(具体过程自行探索)。
还有我碰到的两个例子也和解决问题有关。
栗子4:
我每天都是骑电瓶车上班,几分钟的路程。周五早上下雨,在路上碰到一走路的同事,他没带伞,可是我也没带伞,于是鼓励他快点走就往前骑了。忽然发现不对,没有伞我可以带着他,这样速度也快呀。
- 其实这里解决的方法并不只有伞,因为核心的问题并不是解决他不被雨淋的问题,而是如何减少雨淋的到单位。所以给他把伞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骑车带她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栗子5:
B是A投资的一个公司,A是单一大股东,但是并不绝对控股。要达到A对B的绝对控制,只能是如何使A行使的表决权超过50%。但是其他几个股东对目前均衡的股权结构非常满意,并没有动力让A取得绝对控制权。如果盯着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
- 换个思路,A可以在更高的业务层面与其他股东进行业务合作,将B只作为双方合作内容之一,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举了这么多例子,确实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是在问题表面这个层次,甚至与问题本身有着天壤之别。比如栗子2,问题是解决清洗液对建筑物的腐蚀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拉上窗帘,如果盯着问题本身来看,确实应该从清洗方式的创新、清洗液的选用等方面入手,而且确实也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只是在问题的表层解决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
解决问题重要的一环是,界定问题。比如说栗子1,如果把问题界定为找啤酒瓶子的起子,那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如何找起子,但找起子是这个问题的实质吗?
要搞清楚你的问题实质是什么,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楚问题的实质,首先要从问题入手,就要盯着问题看。问了几个为什么,就清楚了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可能与问题的表象相差很远,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问题的表现差距这么远的现象。也就是笑来老师说的,不要盯着锁头寻找钥匙。但这个结论是结果,而为什么不要盯着锁头来寻找钥匙是有原因的,就是从问题表象找到问题的本质。
搞清楚问题的实质之后才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栗子3,我们界定了问题,是把两个嵌套的环解开,但是找问题解决方法的时候就无能为力、无计可施了,这不是说“万能钥匙”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了解一般培训师游戏的套路,确实是要有“万能钥匙”,一般都会有一个脑筋急转弯式的解决办法,但是我没找到。
再比如栗子5,你可以知道解决办法是与其他股东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但是如何让对方支持己方形成双方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知识和眼界,可能也不会想到这样的办法。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先界定问题,再探索解决方法。我觉得广义上是一个元认知知识,就是这个过程可以指导认知,即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过程简单,但对人的能力有很大要求。
03 总结
总体上来讲,其实我对笑来老师这期的论述并不十分满意,因为这个“万能钥匙”太宏观,对解决具体问题会有一些帮助,可能会开阔思路,但是仅限于开阔思路。或许我对于这个概念的认知还达不到笑来老师的认知,所以不能认识概念的深刻指导意义,我还需要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