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你的父母,可行?

上周几个好友相约,拖家带口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短期旅行,结束后当天晚上,大家都在群里晒各种家庭合影交流活动心得。

突然,私聊框闪出一段话:“我们一家都没有一张合影,我都觉得我的家庭怪怪的。我妈执意要带过去的手工饼大家都嫌油腻不愿意吃,我爸离家出走不肯回家,这次要不是我表弟来,他才不会去参加这样的家庭活动呢。”

抱怨向来无条理,不过是情感的宣泄,听众本不该有观点。

换而言之,在别人的家庭关系里,旁人是没有资格指点评论的,如果真要说,只能宽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看到的是表象,感受到的才是生活。”

类似的苦恼不是第一次听,确切的说,自己身临其境都无数次了。

我们都开始体会到,父母老了,他们的观点不再绝对正确,他们的脾性不再永远客观,甚至变成了老小孩,时常,不可理喻。

到底是我们不懂父母,还是父母不懂我们?

年幼的时候,男孩子喜欢学着爸爸那样聊天干活,女孩子想要学着妈妈穿高跟鞋抹口红,那会我们的父母会无奈的呵责:捣乱,胡闹。

如今,面对父母的不管不顾一意孤行,将自己的那套进行到底,难免我们心里也无力冒出:捣乱,胡闹。

身份不变,情境相似,只是说话的人反了个个。

父母理解我们年幼的举动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而今我们却很难理解如今年老的父母那份誓死捍卫的顽固。

总觉得您怎么这么冥顽不化,给我出难题不是,我这暴脾气就得治您这坏毛病。

一方抵触的开始,会引起另一方的反感,父母自然觉得这小子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了,说句话都不听了,那怎么行。

战争一促即发。

所以,并不存在不懂,只是彼此少了宽容。

我们老家有句话很能解释这样的现象:往下宠,顺势,往上宠,倒刺。

想想小时候,父母在呵责的同时还不忘说下次做好了有奖励哦,而我们对待他们可真没那么多耐心与花样。

央视有一则关爱痴呆老人的公益广告,最后一幕里,老人家在聚餐中将饺子揣兜里,儿子在亲友面前觉得丢人,怒斥:爸,您干什么呢?老人家执着的回:我儿子喜欢吃饺子,我给他带几个回去。儿子听完脸上神色精彩,亲友们也若有所思。

对一名痴呆老人难免有失去耐性的时候更何况一名健康的老人家。

相信有孩子的家长在不少科学育儿书籍里都能阅读到,安全感建立对一个孩子的重要的,殊不知,在心理发展中,老年人的安全感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总很自然的顾及孩子的情绪,宽容他们的过分给予机会试错,可是,几乎不能容忍活了半个世纪之多的父母丁点不完美。

一来父母从小就是我们的榜样指引,怎会出错的心理作祟。二来习惯性的认为风里来雨里去大半辈子还不懂事这不扯淡。

不,扯淡的确实是我们。

父母老了,笨拙了,记忆退化了,肢体不再矫健了,朱自清《父亲》中对蹒跚身影的描述,我确定近几年才真实体会到。

不说他们怕老去,因为老去,势必让他们不再像之前一样伶俐的为我们提供生活上乃至精神上一切的帮助。

面对家庭责任,他们也会没有安全感,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晰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份不安,会让他们越来越强势,越来越固执,他们只想证明:我还有用!

而这份不安,一旦遇上不够委婉的子女,明眼回呛自己的老子的,对抗只会愈演愈烈。

一方急于证明,一方明确勘误。

说到底,只是方式方法错了而已。

拿什么“拯救”您?我亲爱的爹妈

用拯救,夸大其词了,但情感上,分量确实有这么大。

人们总是很喜欢用代沟这个词来总结两代人的不和谐,简单地说代沟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因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造成的心理距离。

想提醒的是,不同年龄层次不仅是你和父母间,你和孩子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而我们往往能够克服后者却很难接受前者,为什么?

因为我们认为对下一代有教育的义务对老一辈是赡养的义务,这个赡养,多数人执行的是吃饱穿好,包括将长者寄居在老人院中。

北上广,是中国一线的体现。几天前走访了一家老人院,位置在广州,根据房型不同收费在6000-8000之间,不含其它伙食费。环境是那种很纯粹的老广样式,也说不上多豪华,胜在干净,该有的都有。

步入老人院,开始我觉得安静,适合静养,挺好。走多几个房间,不夸张的说,我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他们之间几乎不交流,因为说了对方可能听不清,而自己也未必说得清楚事情。再加上腿脚不方便,坐着发呆的比比皆是,也许是来不及反应也许是习惯了孤单,从他们房间门口走过,多数老人家不会看过来,哪怕我探头往里头望去,似乎也与他们无关,零星有几位望过来的,能见到的是一张纹丝不动的面庞。

走出老人院的当下我对同伴说:很心痛,感觉他们在等死。偏激吗?也许。

你可能会讲,老人家是自愿去养老院的,那请告诉我,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是什么让一个老人舍弃一家欢笑投入孑然孤独中?

我们给孩子读绘本,教他们阅读理解,为什么不能也给爹妈订阅书籍报刊,相谈甚欢?

我们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规范他们合理利用,为什么不能也让爹娘与高科技来一次碰撞?

我们为孩子开阔眼界满世界飞,为什么不能搀着老人家散步家附近的公园?让他们见识一下当下遛弯时给娃背个防走丢书包就和遛狗一样方便。

教育孩子,是让他们有个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去看待和融入这个世界。

教育我们的父母,告诉他们今天的世界,是我们两代人共同的努力,为站在沟两岸的我们之间搭建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或平台。

而不该放弃落伍的他们,落后的电器修修还能用,更何况是骨肉相连的爹妈,不忍放手。

在一著名播音员的文章里看到一段描述:老父亲微信不懂用,女儿在电话里头从和颜悦色到火苗四射,女婿适时接过电话,劈头盖脸一顿夸赞:爸,您这么聪明肯定会用,不急,您慢慢操作我一步一步给您讲,要说,您女儿那聪明劲不就随您了嘛,区区一个微信还能学不会嘛。还真是,三言两语的,电话那头的问题解决了。

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时代进步的写照,该庆幸赶上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是面对所有的落后者,不论长幼。父母和我们代表的是昨天和今天,昨天和今天必然会有连接的冲撞,而这种冲撞只有靠两代人共同努力来解决,这样才能让通往明天的路更加的开阔和平坦。

教育父母,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60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42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87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0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30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2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0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65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9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8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2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36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28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