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的都知道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虽然后天可以改变,但是需要付出无法计算的辛苦”
······1······
过年了,我也带着老公孩子回到妈妈的怀抱。做一个不考虑工作,不考虑早起晚睡,不焦虑的孩子。
回到家后听到了一个亲戚的描述,我感觉还是孩子快乐健康最重要。
红红是个漂亮的小女孩,今年6岁,目前就读于大班,父母老来得子,非常的宝贝,在红红出生的那年,父母就决定要对她进行不一样的培养。
首先去香港买了大额的保险。
一岁就是早教机构的常客,还被早教机构设为榜样,在别的家长参观时会拿她举例:虽然才一岁多点,但是已经学了半年了。
在三岁时就进行了英语启蒙,紧接着报了小主持人,珠心算,阅读,幼儿围棋,钢琴等课外班。即便孩子说不喜欢不想上,妈妈还是想各种办法让孩子走进课外班的教室。
但是像舞蹈班,体能班,轮滑班。红红上了两节课觉得累跟妈妈抱怨,她妈妈即便亏钱也要把课程退掉,因为她觉得这些都是无所谓的,既然不喜欢就没必要进行下去。
红红妈妈觉得孩子只在培训班学习英语启蒙还不能够达到要求,自己工作又忙不能随时陪伴,就找了一个家庭陪伴师全天陪着红红。两人进行无汉语交流。
红红从幼儿园放学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在小区里玩滑滑梯,而是要回家完成课外班布置的作业,或者直接被接到培训机构进行上课,所以红红的朋友很少。
在半年前,小区里有个妈妈试探性的给红红妈妈说孩子眼神有点涣散,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嘴巴里自言自语一些妖怪,恶魔之类的话,问是不是有点抑郁症。红红妈妈很生气,马上把孩子带回了家,觉得那人真是有毛病,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抑郁症?
但是,短短半年过去了,孩子却被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红红妈妈懵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教育这么失败,她明明是按照海淀区妈妈的方法,也结合了江苏妈妈的经验,还听取了各个培训机构老师的建议才知道不管什么都要提前学:别人学三个月,那我从一年前,甚至两年前开始学,不可能赶不上学霸。
提前学,这个是鸡娃的“核心”。认为无论什么知识只要提前学,都能赢在起跑线。
但是前提是,孩子的年龄,智力,体力达到了某个程度时候才能学习呢。
让满月孩子开始练习使用筷子,练习一年也不可能学会!
······2······
“只要孩子健康我就满足啦”这个愿望最开始是起于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
从肚子里孕育了一个新生命那刻起,接连进行NT检查,唐筛,四维,监测胎心胎动,你是不是祈求只要孩子健康你别无所求?!
什么成为学霸,什么学习奥数,什么学习英语都是浮云。这时候,健康就是一切。
孩子不缺胳膊腿,智力正常,听力正常,视力正常才是最大的心愿。
······3······
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开始要求孩子看闪卡?
开始找早教?
开始打听别的孩子上了什么补习班?
开始查阅各种奥数班,PET考试?
开始启蒙英语?
开始拿他和别的孩子对比?
开始因为学不会5+8=13而对他失望?
初心呢?健康快乐的初心去哪里了?
······4······
现在对孩子的要求是正常的吗?
有没有超越现在家庭的开支?
有没有揠苗助长?
有没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呢?
拍拍胸口问问自己:我是龙吗?我是凤吗?
我的孩子成为龙我更开心,还是她健康我更开心?
······ 5······
红红妈妈决定自己停工半年,全身心陪伴孩子。
课外班砍掉!
家庭陪伴师辞退!
周末约同班同学或者同龄小朋友一起逛免费公园。她发现免费的才是最好的。
······ 总······
当我们失去健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健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它的重要性,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娱乐等其他方面。然而,一旦我们失去了健康,比如患上了疾病或者遭受了伤害,我们才会深刻地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样道理。当我们一味地催促孩子学习,而不顾孩子是否能承受时,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本心呢?
我相信你是爱自己的,也是非常非常爱孩子的。但是我们不能让爱蒙蔽了双眼,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考,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爱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龙年大吉,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