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枕流,荷花当秋。紫花的的,碧潭悠悠。美人明装,载桡兰舟。
目送心艳,神留於幽。净与花竞,明争水浮。施朱傅粉,徒招众羞。
—— 二十四画品・明净 (清)·黄钺
六月未央,细雨从高空斜斜而下、沾衣欲湿,主人公秋月孝雄在新宿的庭院内独自彳亍。雨水洇润了四周的空气与石上的青苔,在钢铁森林的逼仄中显得格外水灵。雨天时、秋月总不禁选择逃课、从学业与打工的桎梏中脱离,在偏隅的小亭内描绘自己成为鞋匠的梦想。来到亭前,却发现早有一名慵懒的职业女性在亭内喝着啤酒,这便是两人恋曲的开端……
「言叶之庭」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新海诚在2013年发布的电影,也是他的第四部长篇动画。在本作中,新海诚收起了其描绘宏大故事的愿景,回到了他更擅长的小而美的爱情叙事当中。40 多分钟的放映时间,与其说是故事的影像化,我更愿称其为小品文、或者说诗的影像化。新海诚的长篇作品会有人物扁平,情节单调的批评,相反其短片动画却好评不断。说到底,新海诚更擅长的是碎片化的生活片段的描绘,纤细敏锐的镜头语言与细腻写实的动画画面共通构成了富有诗意的新海诚动画,其充满文学性的情趣才是他作品的特色。
光・影
谷崎润一郎曾在「阴翳礼赞」中谈及他的美学观:「美并不存在于物体本身,而是存在于物体与物体所产生的阴翳的图像和层次之中。」所强调的便是光影对美的巨大影响。新海诚曾在访谈中专门提到了这一点:故事的背景多发生在雨天的日本庭院中,身处那样的环境下人也会因反光而带些绿色,真实的照片当然不会有什么违和感,但若在动画中人的皮肤成了绿色便会显得很奇怪,为了获得自然的光染效果,制作组使用了独有的着色方法(上图左侧所示),一是反射光的着色:就像上图人物右侧阳光带来了光影层次一样,庭院中绿色的反射光也给人物的头发、脸颊和衣着打上了绿色的效果,另一处是反射光侧的轮廓线:采用与反射光相近的色彩作勾勒,提亮了人物。
见微知著,对细节的追求带来了技术上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又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推动了动画的进步,也正是一代又一代具有匠心精神的动画制作人的努力,才有了日本动画今时今日的地位。
爱・恋
新海诚在「言叶之庭」的预告片称这是一部「爱情未抵时的孤悲物语」,其中「孤悲」一词很有趣。在万叶假名时期,「恋」这词就是写作「孤悲」的,换句话说,这部电影讲的是「爱」之前的「恋」的故事。
「恋」与「爱」有着微妙的不同。桑田佳佑有这样一句歌词:「”愛”という字は真心で ”恋”という字にゃ下心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愛这个字心在中间(爱自真心)、恋这个字心在下面(恋埋心底)」。
「恋」是私人的、个体的、隐蔽的;「爱」公开的、相互的、张扬的。「恋」像内心深处的一根羽毛,时用羽片撩人,时用羽根扎心;「爱」像身上的一团火、要么熊熊燃烧、要么化为灰烬。
青涩的恋情是新海诚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子,本篇也不例外。男主与雪野的感情在结尾爆发后两人便分隔两方,虽不似「秒五」般断然但终究也不像爱情小说中的那样炽热,用游戏术语来讲,大概是 Normal End 吧。
物・哀
物哀作为日本特有的美学形态在新海诚的诸多作品中皆有表现,本作也不例外。需要说明的是,物哀之情并不仅指忧伤哀凄之情,正如「物哀与幽玄」一书所指、是「善于体味事物之情趣、并感受渗人心灵的事,是一种和谐的感情之美。」物哀之情忽视伦理,超越理性,是更加纯粹的精神上的感情。秋月孝雄对雪野的感情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动画中比较隐晦的描述了孝雄的俄狄浦斯情结:男主想成为鞋匠的愿望源自童年给母亲的礼物;母亲的男朋友比她小 12 岁,孝雄与雪野的年龄也正好差一轮,种种迹象让人不由的猜想孝雄对雪野感情的来源。除此之外,两人的特殊身份也是他们感情的阻碍,师生恋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虽然两人并无直接的授业关系,但雪野的心理创伤也是因师生恋的风言风语而起,这对他们的恋爱关系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新海诚并没有写一个男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而着重描绘了孝雄在感情上的纯粹,纯粹的「恋」发乎于情也止乎于情,不会为了见她而在晴天逃课,也不会主动追问雪野的个人信息,这种悖德的出自真心的可贵的人情,也正是本居宣长所说的「物哀之花」吧。
乐・曲
「礼记·乐记」有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KASHIWA Daisuke 所编乐曲静谧、娴雅,与整片基调相得益彰。长林萧萧,琴声漫漫,低吟着夜的脉搏,冷月垂光,清辉镀叶,逸光同余音一道抖落在深园孤亭。尔后云卷岚起,琴音渐促,和着虫豸的嗡鸣与远处的泠泠水声。少顷,曲终阕尽、景与情共寂。
「言叶之庭」,真是诗意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