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spenser的最后一堂写作课:写作自品牌,实现职场的迅速增值。
他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告诉我们人生中各个阶段面连的问题,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解决的方法。用罗振宇、咪蒙的经历来告诉大家,在自媒体时代,错过了自品牌的打造,对大家而言,想当于失去了一次给自己盖一栋高楼的机会。在spenser眼里,自品牌就是我们人生的不动产,是个人品牌和自媒体的完美结合。
现在自媒体已经发展的风起云涌,从视频到音频以及文字,从各类直播平台到喜马拉雅和荔枝、微信公众号,以及简书,知乎等等!准入门槛非常低,甚至只要你有一步智能手机都可以开始了。
什么是个人品牌,古典告诉我们,简单而言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具体说就是:品牌=价值+人数+频次。
在过去,个人能力都被封装在组织内部,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单位、为公司、为组织增加品牌影响力。
比如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主持还是记者,或者是制片人。那么你在台里就老实干活就对了,你的所有工作都是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在起作用。只有你离开中央电视台之后,你再做什么事情,人家会给你贴一个标签:前中央电视台什么人。
罗振宇是前中央电视台制片人,张泉灵是前主持人,出来之后都是自带流量的大ip。这就是个人自品牌和单位品牌的区别。
从这些人身上也可以看出,过去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帮助单位,帮助别人提升品牌价值,自己只是在挣钱而已,而不是让自己值钱,只有当他们离开原来的环境之后,才开始自品牌的打造,才开始让自己更加值钱。
那么如何打造自品牌,如何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具体有哪些路径和方法呢?(敲黑板)
首先就是要变思维。我们从很多自媒体人的经历可以看到,当初面对转型的时候都是诚惶诚恐,害怕自己再也活不成以前那个样子了,谁知道出来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过往在单位打磨的技能,积累的资源,通过自品牌很快变现了,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像罗振宇、迷蒙、樊登,以及李笑来、薛兆丰等人还是那个人,可是现在他们通过建立自品牌的打造之后,他们现有的品牌影响力跟原来的东家都差不多了。
你会说你怎么老是提他们,他们几位都是大咖啊,都已经成功了,而且他们在离开老东家之前都有自己的名气了,都是自带流量创业成功的啊!
的确如此,所以我们第二步就是要找定位。
spenser给我们的具体要求是格局大,切口小,找准自己在特定领域里找准到自己的第一定位。比如我今天也找到了自己的标签:我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一个践行者,我更愿意做一个连接者,不仅做大家的桥梁,纽带还要做防护林,防火墙。致力于做一个个人品牌的连接者,连接更多爱智求真,持续打造自品牌的朋友,帮助朋友连接更多的真实有效的资源;致力做一个最懂孩子的好家长,做一个最懂家长的咨询师。
第三步就是做标签,树形象。
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相信古典老师的建议:
1、拥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并把它发展延长。这个长板一定要是在未来有价值的长板。比如:趋势判断、创新、连接能力等;
2、今天的市场是一个胜者通吃的市场,因为你厉害,所以你就会更厉害。如果你在某个领域中年能表现的比所有人高出一点点,也许你的收入就会比所有人都高出很多倍。
3、打造个人品牌最好的切入点是----将你的个人长板或者优势浓缩成个人标签。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果不给自己贴标签,对方根本没有义务记得你;
4、设计个人标签,应该满足三个原则:从我有多好地满足了谁的哪些需求开始,而不是我是谁,我有哪些优势开始;其次要简洁简洁再简洁,少就是多;最后找到宣传伙伴,让身边的人认可并愿意传递你的品牌;
5、比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性;
6、打造个人品牌最核心的是传递你的价值观,为什么你要做这件事。
最后一步我们提到的品牌公式中的多频次,就是多发声。
那就是要多做内容的输出,从公开写作开始。即便是做不到日更,至少要做到周更。并且不能仅仅是从文字一个纬度,从公众号一个渠道输出。还要从音频视频等等多维度,,要有广度,有深度,有角度输出。真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做才好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加入我们思想夜宴的社群,从每天的打卡留言,以及每周的分享开始,毕竟这个社群里都是一群积极学习,勇于践行的小伙伴,同辈压力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反正年轻时期就是要多尝试。
我是午后阳光。一个热爱写作的大叔,思想夜宴微信公众号的创始人,思想夜宴社群活动的发起人之一。
我是一个学习者,一个践行者,我更愿意做一个连接者。不仅做大家的桥梁,纽带,还要做防护林,防火墙。
致力于做一个个人品牌的连接者,连接更多爱智求真,持续打造自品牌的朋友,帮助朋友连接更多的真实有效的资源;致力做一个最懂孩子的好家长,做一个最懂家长的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