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经历的不长的人生里,第一次出去旅行是在21岁,坐着绿皮车12个小时,从武汉到湖南,从一座江城到另一座山城。
懵懂的年少,看着新鲜的事物,贲张的情绪和陌生的脸,都是成为日后回忆的点点滴滴。那个时候,我所理解的旅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去见识这个世界的多样和缤纷,是去看过在书里出现过的场景,眼见为实的兴奋成为整个路上旅途辛苦的支撑。
后来,慢慢看过很多名山大川,看看走过很多乡间下路,从来不做背景调研,信奉着走到哪看到哪儿,旅行,是给自己一个放松心情的理由,拿着攻略去踩点,与坐在电脑前看风景照的感觉,也并无大异。只有我们自己真的走出去,在眼见为实的震撼中,找到自己心里的定位,就会明白,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
旅行是什么?意义都不一样。
人生也好,电影也好,旅行也好,个中的意义,可能真的无法被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定义,所计划,所控制。
我们只是在走着,在看着,在听着,在醉着,在哭着,在笑着。
世间是无常的。
但是人性充沛世间。
其实,这里和那里并不遥远,即使你再也不会回来。
是的,你可以在旅行中看到很多前所未见的东西
那些曾经只在电视上出现的动物,非洲草原上优雅的长颈鹿,熊孩子式的小狮子
他们很漂亮,拥有远超你想象的活力,震撼人心
你也可以在吴哥窟看到层次鲜明的日出
也可以在墨西哥的雪山下感受平静温暖的黄昏
你可以在海边沙漠里悠闲的躺着
也可以在乞力马扎罗累得快晕倒在地
有人说:旅行时:你可以做很多别人想得到或想不到的事
也可以做很多别人不喜欢但你很喜欢的事
还可以做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对于身处银河系荒凉偏僻的旋臂上,微小的太阳星系中,一颗渺小蓝色星球上,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狭小的世界上旅行能有什么意义?
在宇宙的时间长河里,我们不过百年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太渺小了,不仅仅是旅行没有意义,连我们所有的行为,我们整个人类的行为,可能都没有意义。但是,在这荒凉偏僻的星系中,在我们这短短的一生中,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毕淑敏在《非洲三万里》说:“旅行为什么会发生?
有时,和景色的名声无关,和文化的传承无关,甚至和其他人的宣介与鼓动也无关,只与自己那未完成的心结有关。
就像很多年后我们还猛然忆起的旅游片段,和金钱无关,和国度无关,甚至和旅途中碰到的人和事儿也无关,只与心在某一瞬的感动有关。
旅游之发轫,并不是身体的蠢蠢欲动,而是心的涟漪激荡。”
她在自序里面写到:
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单程车票,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 走了这许多路途,耗费这许多心力,不过是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是毕淑敏乘坐 “非洲之傲”游遍非洲大地后,于2015年闭关创作的旅行札记。
“2008年,我乘船环球旅行走的是北半球环线,主打人烟稠密的亚洲、欧洲、美洲。对于非洲,只是轻轻掠过了北部,通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这本书从这里开始,从写故事的人转变为对历史故事的探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挖掘生活中的美感,从沿途中找寻生命的意义,一鼓作气穿越非洲,听取旅途中另一片大陆的奇闻逸事、看着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兽,文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热爱,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让人为之执拗而倾佩。
全书有28章正文,一章序言,一章后记,清晰的路径脉络,翔实的史料文献,没有旅行家摄影师们清晰壮阔的图片和对景物自我理解的抒情,而是一点一点娓娓道来的人文景物的介绍,沿途风光和路途中遇到的轶事的工笔素描。姑且不要对一位年近耳顺之年的文坛前辈做太多年轻人更喜欢的浮华的游记要求,只是潜心从历史的角度,从一个悲悯的文人的角度,从贫民窟到大草原,从干涸的沙漠到富有的南非,看到人群中的差异,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人与历史的关系。铭记历史,珍视现在。
如这本书的简介所言:这也是一本温厚之书,它以旅行为线,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你眼前,带领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些在暴雨中为你递过雨伞的手,那些为你围上一条毛毯的温柔,那些黑暗中与你彻夜聊天的朋友。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柔是你生命中的光,使你远离阴霾,成为善良的人。
她说: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真的都是来自同一位母亲,那所有的征战、所有的杀戮、所有的剿灭和皈依、所有的战火和血流成河,又有多少意义呢?我们原本就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母亲,什么势不两立的矛尼能切割蹂躏如此紧密的关系呢?!
她看到非洲的历史,是充满杀戮与血色的历史却又弥漫着全世界人们都共有的情感,她看到的贫穷,仿佛让她更多了对于这个世界的包容,坐在“非洲之傲”的列车上,看着外面多双眼睛充满新奇又渴望的的眼神,强烈的贫富差距和眼前现状的无可奈何,让她心情沉重。
旅行的最大收获是在于不断前行的过程,领略到无穷无尽的风俗美景,听说探索奇闻异事,还有让人铭记在心的历史。这是一本历史与游记结合的相对稳妥的一本书,不能用看游记的心态去读历史,也不能用太过严谨的态度去解读游记,它有温度有血性,有思考有自我,能够让人们对非洲多一层同为人类,宠辱与共的悲悯情感,也让我们可以突破自身,去领略一番不一样的南半球的美。
我想,旅行是人生应该必须追求的经历。旅行这种行走的状态,应该永不止步,且意犹未尽。
只有走出去,脚踏实地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才能真正看懂这个世界。如果要给旅行一点意义,那就带着一点人文情怀,去走一遍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