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习惯固然重要,你会打破世俗习惯吗?还是死死遵守呢?
01
“妈妈,在家吗?”林一轻声的在娘家门口问道,“在呀,在呀,我的宝贝女儿回来了?”林母迫不及待地开门。
打开门,看到女儿拎着旅游箱站在门口,林母心里明白,她的女儿一定是遇到难处了,如往常一样招呼着女儿进来。
林一那忧郁的眼神,那无精打采的神情,林母无暇问及,林母将旅游箱安置到她出嫁后一直为她保留的房间。
林一也很乐意享受着这一切,进屋放松地坐到沙发上,林母将洗干净的水果端到茶几上。同样依偎着坐到沙发上。
空气停止一分钟,林母聊起了林一最喜欢的电视以及她最好朋友的状态。林一静静的听着,偶尔回答几句。
。。。。。。
“妈妈,我离婚了。”林一终于说出了在她心里的秘密,心中的痛。
“好,我的宝贝女儿,来,妈妈抱抱。”林母压了压心里的惊奇,镇静地说。
林母虽然没有表现出一点的不悦,但内心深处在盘算着,这马上都过年了,按世俗规矩离婚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三十,该怎么办?
林母一直是对女儿进行了高质量的陪伴和教育,也属于高知识分子,当出现这样的选择时,她在心里咯噔着,咯噔着。
母女相拥着,母女心心相惜,林一开口了说:“妈妈,年三十我不在家过年,我出去旅游。”
林母知道懂事的女儿是因为世俗习惯做出的决定。
林母安慰着林一说: “年三十,在家住着,妈妈、爸爸、你一起过年。”
林母打破了世俗习惯,为了女儿,她选择了打破习惯留离婚女儿过年三十。
林一,是多么的幸运,有这样的明智的母亲,有着这么温馨和可靠的肩膀。
离婚在当今时代很常见,某些地区一直延续着女儿不能回娘家过三十,这对于离婚的女儿怎么办?年三十是团圆之日,离婚的女儿,没有自己的家,娘家也回不去。她的年三十在何方?作为父母的你,怎么选择,是尊重世俗习惯还是打破习惯留离婚女儿过年三十?假如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02
没有过十五就还是年,年内我喜欢一大家人天天可以在一起,一天老公打来电话,今天晚上我没法回家,需要给员工进行婚姻调节。
莉莉是一位刚生完孩子的母亲,因一些事情和婆家发生了矛盾,于是回到了娘家,时间也就刚刚好,刚好是年关时间。
婆家有婆家的里,也许是怕年三十会出现矛盾,闹得双方都没法过大年,所以年前也就没有去莉莉家商量。
按照当地的习俗,女儿出嫁了是不能在娘家过年,莉莉的父母对于这一点还是看得比较开,不能让莉莉带着孩子流浪。于是让莉莉在家过年。
可是峰回路转,对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标准,对女婿家人又是另外一个标准。大年初一,莉莉的婆家大张旗鼓的来到莉莉娘家,被拒绝门外。
“大年初一婆家人不能到娘家。”又一条当地的世俗习惯横在眼前,这次莉莉家人选择了延续。
将莉莉婆家人安排了当地的宾馆住着,初二再进娘家门。
同样的是当地的世俗习惯,不同样的标准,婆家人特别不满意。于是就有了后续的婚姻调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婆家人因为初一被安排住宾馆,特别生气。尤其是莉莉的丈夫。
假如你是婆家人,你会生气吗?你会对这个婚姻怎么选择?孩子不满周岁,夫妻争吵不断,父母因世俗习惯这样做?
这不?一天娘家人跑到单位,找领导说这事,要评评谁对谁错?
莉莉父母将事情经过全部讲述了一遍,甚至说出要不离婚?夫妻打打闹闹其实很正常,牵连双方父母可就不是那么简单。
作为局外人看,当地的习俗有二个,一个就是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家过年,二是初一婆家人不能回娘家。你这呢?第一条你没有遵守,第二条呢你死死的遵守。这样本来就不公平。
既然选择遵守,那样所有的都遵守,不弄二条标准,在女儿婆家人二个标准。再说婆家人大年初一来赔礼道歉,这是他们的诚意。让其住宾馆,是什么滋味啊?
最后老公抛出了一个观点,既然你要婆家人住宾馆,大年三十怎么不让女儿也住宾馆呢?
这位老父亲欣然发现原来自己是有严重的私心,于是就赔礼道歉,让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及女儿回到婆家生活。
03
虽然二位父母都打破了世俗习惯,将出嫁的女儿留在家过年,这是值得欣慰的,说明时代在进步,父母也在进步。
尤其是林一的母亲,离婚的女儿需要父母的肩膀靠一靠,她给出了坚实的肩膀。你会成为这样的母亲吗?假如是我,我会的,我会狠狠抱抱我那闺女。
莉莉的父母,其实已经进步了,但是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标准,难免让婆家人信服。我在家,习俗是习俗,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习俗下的不符合自己家人的特殊情况,是否还坚持呢?
同样我遇到了一位离婚的女人,每年年三十,不能回娘家过年,而是在妹妹家过。我在想要是独生女儿,怎么办?离婚的女人就只能在外流浪吗?不能享受团圆吗?
放弃世俗,女儿和父母一起开开心心过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我抛出我的观点,习俗只是习俗,遵守不遵守在于个人,离婚的女儿我会让其回娘家好好团圆,出嫁的女儿有困难我会让其回娘家好好团圆,婆家人来拜访,哪天我都双手欢迎。
假如是你,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