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马歇尔将军究竟是否有一本“黑皮书”,学界对此一直存有争议。据说,他在这本册子里向年轻军官承诺,他会牢记自己对他们许下的晋升承诺。有人说,这只是陆军的一个神话,根本就没有这种小册子或名单,也从未有任何文件提过它。
不过,马歇尔在提拔军官问题上,有非常明确的质量标准。对于一个好领导者需要具备何种素质,他有自己的观点。该观点深深影响着他对于二战期间将军人选的提拔,以及此后数十年里陆军将领的任用标准。
1920年11月,成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翰•潘兴(John
Pershing)将军的副官后不久,他在一封书信中列举了成功领导者需要具备的七要素 :
1、 “丰富常识”
2、 “钻研专业”
3、 “身体健壮”
4、 “积极乐观”
5、 “精力旺盛”
6、 “极其忠诚”
7、 “意志坚定
乍看之下,即使对男童子军来说,七要素也并不出人意料,但它们值得仔细推敲。吸取了一战中的教训,马歇尔突出强调了活力的重要性,将年纪稍长的军官果断排除在提拔名单之外,特别是那些名将,因为他们很少离开安逸的指挥部,和部队一起深入前线作战。相反,他更看重那些精力旺盛、爱管闲事的军官。
从七要素名单上不难看出,马歇尔看重军官的品质,远远超过此人的智力。他有意识地打造了一个模板,以适应美国的特殊情况。马歇尔争辩,安静的悲观主义者或许在其他国家的军队里能发挥作用,但难以留在美军里。美国在两大洋的保护下,总试图靠“无准备之政策”应战。按此趋势,这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将领要带领一支欠缺培训和装备很差的部队消极应战。马歇尔于是认定,将领需要“乐观积极,足智多谋,能够快速评估形势,冷静地作出判断。此外,他还要拥有丰富的常识,让他能在行动中避免因迅速决断和快速行动而犯低级错误”。马歇尔认为,那些看法总是很负面的将领必须尽快撤换。他明显带有厌恶情绪地写道,在更适合的指挥官接替前,让这些“总爱讲丧气话的人”带兵打仗,他们的负面情绪会迅速传染开来,战斗效率也会降低。
马歇尔提出的七要素明确了将领选拔的取舍条件。他曾矛盾不已,不知该选择搏斗者还是冲劲十足的骑兵。他希望将领能打仗,但并不希望此人行事鲁莽或因个人行为而令部队蒙羞。“你有时凭着冲劲能打个大胜仗”,马歇尔曾表示,“但通常或者说更频繁发生的是,一旦行动不成功,冲劲过猛会将你暴露出来,从而产生致命的后果。这相当于把所有的事情都押在冲劲上赌运气。”
马歇尔对局外人、有个人主义倾向、行为古怪的人以及空想家更加不信任。他喜欢情绪稳定、头脑冷静、有能力和有协作精神的团队合作者。与一战相比,二战时期的美军指挥官是一批全新的将领。二战期间,尤其是在突破敌人防线并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他们能熟练地协调步兵、炮兵、装甲兵以及航空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共同努力。德国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1945年被捕后曾评论称,“我们无法理解,你们(美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层何以差别这么大。如果只是出现了一名卓越的将领,我们也能理解。但现在,我们发现你们所有的将领都很出色,而且素质相当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