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有成语故事,不言而喻,所以不重复了,在“文义”和“方法论”上看看:“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其中,要注意的关键词是“文章”“内容”“关键处”“精辟的话”。
文章写出来,要么独立成篇,要么构筑为一本书。写文章,要注意“画龙点睛”,辩证观之,读文章、看书不是亦应该在“画龙点睛”的“点睛”之笔处着力——用心思、动脑子?其实,读出了、看出了“作者的写法”,才是真正地“读懂了”“看明白了”,把作者的“写法”变成了作为读者的自己的“看法”,才是真正的“能力获得”“获得能力”了!读文章、看书的“第一要务”就是此者吧?这也是我所说的“把握逻辑的‘纲’,掌握知识的‘目’,达成‘纲举目张’的统一性。”
哲学上是最讲究“统一性”的,让人感到很抽象,其实质则是一种理性具体。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融为一体了——作者所写的,正是读者心里所想的并所要说的,不就是一种“统一性”?达不成这种“统一性”,何言“获得感”?更关键的是在“画龙点睛”的“点睛”之笔处达成高度的“统一性”,这才是在读文章、看书中升华自己的要害所在。
我年轻时看书、读文章常常是“囫囵吞枣”的,不大特别注意“点睛”之笔,今觉而悟之,献给“新新人类”,望后生们少走弯路,在“能力建设”上昂扬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