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让你的员工都变成资本
先说说人事成本、人力资源、人才资本有何区别。把员工看作成本,就该“节约”;看作资源,就该“利用”;看作资本,就该“增值”。注意,不是所有员工都是资本,有些是资源,有些是成本,有些是资本。在老板眼里,拿高工资创造低价值的是成本,拿中工资创造高价值的是资本,干多少拿多少的是资源。
现在老板们想一想,你的员工有多少是资本,有多少是成本。如果大部分是成本,那你就要好好听我后面说的三点了,那是不是就是说我把所有成本的员工全部换掉就好了呢?那当然是不对的,换成另一个人一样的情况下也一样会是成本,一个新的工作是要有一段适应期的,这段时期本来就是企业的成本,最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变成资本,得不偿失。那要怎么做呢?其实是成本还是资本是可以改变的,一个员工他准备要结婚了,开始非常努力的工作,这个时候他是资本,然后他的未婚妻跟前男友跑了,这个时候他消沉,每日摸鱼,这时候他就变回成本了,接着他可能遇到他更喜欢的人,可能又变回资本。但是这是员工个人的状态,是不可控因素,那老板们可以控制的部分是哪些呢?答案是薪酬制度,在他消沉的时候制度鞭策他;在他战意满满的时候制度给予他更多的机会。那具体要怎么做呢?下面我分三点给大家讲解:
第一点,用量化薪酬模式替换传统的固定薪酬模式。传统的固定薪酬——本身不具有激励性,容易养闲人。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固定工资只会带来企业成本负担。固定加薪法——短期内员工还有点积极性,时间长了又恢复原形,拖拉散漫、工作没激情。量化薪酬模式——把每一项工作量化赋予价格,解决基层员工薪酬设计与考核问题,实现更直接的增效降费。强调员工薪酬设计的两化“产值化”与“价值化”。产值计薪,增值加薪。指向加薪但不加成本。奉行一专多能、复合型岗位设计,实现多劳多得。减员、增效、加薪,必须用量化薪酬模式才能达到多赢的目标。
第二点,用KSF全绩效模式替换提成。提成——业务型岗位和管理型岗位用得多,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员工为了拼业绩忽视企业成本,并且这种方式只有少部分能拿高薪。遇到淡旺季,员工落差大,容易造成人才流失。KSF——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让员工清晰明白自己的价值与应获得的劳动报酬,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引导员工创造价值,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引发共赢思维。
第三点,用OP合伙人让员工都成为合伙人,实现全员经营。合伙人不是股东,股权受法律、股权比率的制约,合伙人的设计更趋灵活,有无限想象的空间;股东对投资负责,而或和人对经营负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职业经理人已死,合伙人时代的诞生。想要彻底解放人才,不再是给他一份工作、一项职业,而是给他们以平台和机会。让人才与企业成为目标、使命、愿景和利益的共同体,实现持股合伙经营,确保企业人才稳固,持续增绩。
做到以上三点,让你的企业快速改变,实现人本和资本的平衡,超越经营目标,让员工都变成企业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