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一,再过几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哥哥召集去他家过节,嫂子在征询大家意见,是中午聚还是晚上聚。
有说中午、晚上都行,有说要晚上的,白天还要上班。
按老家习俗,“早过十五晚过年”,元宵节是清早过的,比着谁家放鞭炮放得早。
负责做饭的人也要起得很早,在昏黄的灯光下,人影晃动,做上一桌佳肴,老少团座。
席上必须要吃块一指宽的肥肉,“吃块肥肉好下田”,元宵节过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很快开始。也有一碗糯米粉做的炒元宵,裹上芝麻和红糖,取团团圆圆之意。
餐毕,各家有抢挑元宝水的习惯,谁先去井边打水挑回家,就预示着今年财源广进。于是星光下,挑水的人甩着胳膊,一路上有吱吱呀呀的扁担声,有弯弯曲曲倾洒下来的水渍印。
现在虽然都用上了自来水,不用再挑水了,但家乡早上过元宵的习俗未变,也必然是鞭炮大作,炸醒了很多人的春梦。接着吃大餐,喝大酒,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天。
想起这些,我开玩笑地说,那应该清早聚。知道他们起不来,对做饭的人也是个挑战,要老早起来准备,或者头一天晚上就要准备得七七八八差不多。
小侄女直接跳出来说,她起不来,就定在晚上吧。这样,大概率还是晚上过元宵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