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原文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美铝也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公司之一。在奥尼尔上任之前,美铝的所有工厂几乎每星期都会发生至少一桩工伤意外。但他的安全计划实行后,不仅一些设备能运行多年,也没有因为任何一个工人受伤而停过工。公司的工伤率降低到美国平均水平的1/20。奥尼尔是怎么将一个巨型臃肿、危机重重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利润和安全兼收的企业的呢?
答案是通过破坏一个习惯,然后观察整个公司会因此连带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我意识到我必须改变美铝。”奥尼尔告诉我,“但你不能命令人们去改变。人的大脑并不是那样工作的。所以我决定先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我一开始先破坏某件事的习惯,它会扩展到整个公司。”
奥尼尔相信一些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展到整个组织时,就会引起其他习惯的改变。换言之,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玩乐、消费和沟通方式。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
核心习惯说明成功并不需要作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善用习惯要从哪里着手呢?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了解核心习惯:最重要的习惯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2.2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作者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引入了核心习惯的概念,用来表示那些一旦形成,能够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拆页里提到了奥尼尔在美铝从建立安全生产的核心习惯出发,并以此为杠杆,改善了美铝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使得股票上涨5倍之多。而在书中,还有很多真实的案例也表明了核心习惯在个人及其他组织的习惯养成中占有的重要作用。
1、概念辨析
核心习惯拆解开来,是“核心”+“习惯”。首先,它必须是一个习惯,满足习惯养成的四个步骤,且能够自我持续,不需要大脑思考是否需要做其他行为。其次,它的“核心”体现在带头作用上,它的行程能够带动其他方面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养成了核心习惯,其他的习惯可以叠加在上面,跟随着一起形成。
那我们来辨析一下下面的举例,是不是核心习惯?
(1)我春节期间在武汉珞珈分舵举办的春节读好书项目中分享了《掌控习惯》这本书。(不是。这是偶尔发生的行为,不算习惯。)
(2)我每天睡前喝一杯牛奶。(不是。这个习惯没有带动其他的行为进行改变。)
(3)我坚持早起,跑步、完成工作内容、看书、写作。(是。早起这个行为,带动了其他行动的改变。)
(4)我每周进行一次屋子大扫除,践行断舍离的理念。(是。断舍离会改变购物观念、保持家里整洁宽敞,放弃对物质的痴迷追求。)
同时,大家要注意,核心习惯和习惯一样,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有好的核心习惯,带领我们向好的行为模式发展,比如跑步。也可以有坏的核心习惯,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逐步走向一个恶性循环,比如酗酒。当然,我们更期待的是用好的核心习惯来带动行为的良性发展。
2、行动步骤
我们为什么要养成核心习惯,而不是一次把所有的习惯都养成呢?当我们心中有很多需要养成的习惯时,时间和精力相互影响,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养成。
那如何能够找到一个核心习惯呢?
(1)找方向:明确自己想要在什么方面进行改进,是身体素质、作息、写作还是什么?
(2)列行为:列举出你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些惯常行为。如果是设计未来的核心习惯,这个步骤就是列举出自己在这个方向上需要做的事情。
(3)定习惯:通过分析行为之间的关联,找出那个在自身改变之后能够带动其他行为改变的习惯出来。这个就是你在这个方向上的核心习惯。
找到了核心习惯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呢?当然是把它持续迭代下去,让它继续带领你进行行为模式的良性循环。
3、核心习惯举例(供参考,核心习惯是因人而异的)
(1)行为习惯
写作:写作可以促进我们深入地进行思考,写作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比如晨夕日记,既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丰富写作的素材。
整理房间:每天整理房间,能让自己醒来有个愉悦的心情,防止东西找不到,减少物品的购买,从而开启新的生活节奏。
记账:很多坚持记账的小伙伴,对自己的资金流动了如指掌,能够合理购物、减少浪费。很多理财达人都推荐大家养成记账的习惯,帮助自己积攒资金、逐渐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财之道。
(2)身体习惯
习惯达人:村上春树,用自己35年的职业写作生涯告诉我们: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是没有道理。
早起:早起能够带来一天的充足睡眠,同时催生早睡,减少失眠的风险,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运动:保持固定频率的锻炼,能够让身体放松,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免疫力。在这特殊的时期,我们尤其需要增强锻炼,保护好自己。
饮食记录: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举了一个减肥的例子,6个月的时间,每天做饮食记录的人比其他人多减了一倍的体重。饮食记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并戒除以前没注意到的行为模式。
(3)思维习惯
习惯达人:史蒂芬·柯维
柯维从众多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中,挑选了7个重要的习惯写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经过世界各地的各界人士实践之后,已经成为了每个高效能人士的核心习惯。
2.3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列出最近养成、想养成、想戒除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晚睡等任何习惯。从核心习惯的角度思考你的这些习惯,并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2.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这一周,你已经回想了很多次自己的习惯了。今天,你还是要继续来回想^_^
回想你最近一年,有没有哪个行动持续影响着你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如果有,那就仔细地分析这个习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到其他行为的。如果没有,那就挑选一个习惯,分析它为何不是一个核心习惯,说明原因。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你希望养成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习惯,来带动你的其他行为来进行改变呢?请你先确定一个方向,列举出你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些惯常行为,分析这些行为之间的关联,找出一个核心习惯来。
提示:可以有两种方式完成这个A2便签。一种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通过今天的方法找出自己在某个方向上的核心习惯,分析的是现在已有的行为。一种是通过今天的方法设计一个未来要形成的核心习惯。
2.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最近一年,我形成了早起的习惯。自从我决定养成早起的习惯之后,我就在晚上减少晚餐的摄取量,定下第二天起床的闹钟,并尽量早睡,以保证自己能够做到早睡早起。自从我养成了早睡的习惯之后,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
1,获得了一种时间足够用的充裕感。比如,我不再觉得早上的课程感觉很“赶”,而是觉得时间很充分,可以从容准备。
2,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白天更加有精神。以前熬夜的时候,总感觉身体已经很困倦,但面前还有一堆事情要完成,会感觉十分焦虑;还会因为思考过度,影响睡眠。养成早起的习惯之后,我已经习惯暗示自己,哪怕有些工作还未完成,都“等明天早晨再说”。这一心理暗示让我不再因为想的问题过多而失眠。
3,改变了我的一些行为偏好。以前我都倾向于将课程排在下午或者是晚上,这样安排的结果是我没有时间锻炼身体。现在我更喜欢将课程都排在上午。这样我就可以利用下午的时间,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我养成的早起的习惯就是一个核心习惯。这一核心习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无论是在心理层面,还是行为层面,对我的影响都比较大,让我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目标:我希望改掉乱花钱的习惯,培养出的核心习惯。
我现有的不好的行为习惯是:1,对除了生活必需消费以外的支出没有掌控。我购买东西会比较随即,经常会根据当时的心情而定。比如,在我感觉不开心的时候,很容易购买自己本来不打算买的东西。总的说来,缺乏一个固定的标准(比如,每个月的额度是多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购买等等)。2,累的时候喜欢刷淘宝,刷着刷着,就觉得自己“需要”某个物品了。3,没有记账的习惯。每次记账,记着记着就半途而废了。
结合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我觉得可以针对行为习惯1进行改变。我应该对每个月用于购物的额度进行限制,将生活必需以外的消费定为1,000元以内。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参考行为改变的4大定律:1,我会把多余的钱都转到理财账户;2,出门不带信用卡;3,解绑支付宝中的花呗支付。这样一来,让会超支消费变得难以实施。这样一来,行为习惯2应该也会有所改变,因为我既然不购买,也就丧失了刷淘宝的动力了。行为3也变得不是很重要了。因为我每个月的支出都大致可以把控住,不记账也关系不大了。
2.4 学霸题(可选,非必要)
轻松聊一聊。
咱们训练营第一周的五个拆页——ABC模型、基于身份的习惯、习惯养成四步法、行为改变的四大定律、核心习惯。
1、你觉得哪个方法对你最有吸引力?
我觉得每一种方法其实都有它的内在逻辑在里面,只要好好加以实践运用,都会有成效。个人觉得,核心习惯给的是一个全面的提示,告诉我们,需要从各种习惯当中,找出能够牵动其他行为的核心习惯。个人对这个比较赞同。可能我们想要做的改变很多,的确需要先锁定一个重点。ABC模型和基于身份的习惯对于我的吸引力也比较大。我个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的比较多的是基于身份的习惯里面的原则,但觉得ABC模型从外在行为延伸到改变内在也很有道理。比如,一个人一旦正襟危坐,态度也很变得更加庄重。这其实是来自于外在行为的。因此,我想,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能要视我们想要养成什么的习惯而定,同时也要看我们(或者我们想要帮助的人)的状态。
2、这一系列拆页的便签练习,给你的启发和思考是什么?
我觉得我和很多人一样,对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但是对于“如何”去养成,却几近一无所知。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在做事情。这几次的学习都是针对习惯养成的,个人觉得对自己的认知很有帮助,也让自己能够仔细思考生活当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些习惯,得以将它们看得更加清楚,也能够联系上所学内容,多少能够“对症下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