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明朝兰溪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又快到了农历八月中秋节,我在这里选择一部分兰溪先贤与月共酌、向月倾诉的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1——宋时范浚《张生夜载酒相过》:夜卷一钩帘,衣寒觉露沾。未惊风割面,且看月磨镰。 玉椀鹅儿酒,花瓷虎子盐。张公鸡黍旧,欢笑了无嫌。
2——元代柳贯:鼓枻凌涛江,江光晚来薄。相望铁瓮城,正值沙水落。滩长洲渚出,月黑风雨作。攲眠听春浪,梦枕生新愕。起吟不成魇,但怯体中恶。金焦两浮萍,天堑何限著。意令制溟渤,帖帖就疏瀹。奈何潮汐舟,咫尺恨前却。方冬百泉缩,潦净海为壑。乘流俟满魄,明夕异今昨。快呼北府酒,煖客慰离索。庶因行路难,幸识还山乐。——晚渡扬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阁舟风雨竟夕
3——明代唐龙有诗云:潭心浅碧纡兰色,水面深青漾瀫纹。空阔直通千嶂月,澄鲜净洗一川云。“瀫纹漾月”为兰溪八景之一。
4——清代李渔爱赏明月。在杭州创业期间,“跨度最长的一次中秋赏月是从八月十三夜开始一直到十七夜,每天一首诗,记下当夜的所见所思。如十三夜月是‘学圆虽让镜,过曲已辞钩’,十四夜月‘尚留馀地步,未肯便团圆’,十五夜月‘只愁圆满处,偏易落西头’,十六夜月‘不逢今夜缺,那见昨宵圆’,十七夜月‘不嫌亏去少,只怪上来迟’”。详见”兰溪三白“撰写的《李渔中秋赏月》一文。
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桂花,似乎与中秋明月有一种灵犀相通的关系。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的“露密前山桂”,白居易的“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的“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等诗句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温热的天气既促使雨露的形成,也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因而开花随之加速。
宋朝诗人吕声之在《咏桂花》中这样写道: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
银蕨如卿,引我归途!
此个物语虽然出自毛利人的传说故事,但引用于即将迎来举家团圆的那一刻,我还是想说一句:家乡的月亮也许会更圆点。
请在外的游子早点订好票回来。
回来!回来!
陈水河整理于2018.9.20傍晚于兰溪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