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段一个成年男性,打针怕痛的视频,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大家谈感受的时候,有的人怀疑说“他这是在装的吗?”,有的人说“不就打个针吗?怎么吓成这样?”
这实际上和神经症有关,这一群人在现实当中是大量存在着的。有的人把刀架在脖子上,脑袋砍下来不怕,但是却害怕蛇、怕老鼠。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可以装疼,但绝对不会有假疼。疼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被科学心理学认为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那个打针怕疼的成年男性,我们要把它区分开是怕还是疼,笼统的怕疼,我们要给他分清楚一个差异,只有分清差异,才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扩大你的意识,也叫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也就是说“创造差异是心理工作者重要的能力!”
心理助人是助人自助,不能替代。给他扩大他的自我意识后,原来看不到的,现在他能看到了,原来在3楼,现在上到10楼、50楼,看的世界就不一样了,感受的世界也完全不一样了。
看问题的角度很重要。我们必须看到来咨询看不到的东西,用“他的思维方式解决他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比如他说“我特别痛苦,我孩子都这么大了,我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然后就马上问他,你是没有时间陪呢?还是没有时间伴呢?陪是物理现象,伴是心理现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每天都陪在你孩子身边,你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他的伴。这叫有陪无伴。你高高在上,感觉“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老想管着他,你走不入他的内心,你就成不了他的伴。
又比喻:亲近是分开的,亲不一定近,孩子是爹娘亲生的,只生不养,就算不上近,这和亲生关系不大,主要和养育有关系。生理上的爹娘是爹娘,但心理上爹娘可能是小姨,可能是一个狗,可能是一个布娃娃,心理医生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需要你要去分解信息,创造差异。
再回到那个男子怕疼,要区别,是怕?还是疼?给他一个全新的角度,他马上就转弯来了,这叫创造差异。一个心理工作者要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创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