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完晚饭,我和朋友小影,决定走路去中央大街,散散步,当做锻炼了,顺便也出去溜达溜达。
走到中途,小影累的不行,她说她快要累晕了。看她走路的步伐,明显腿已经拖着地走了。她说,走这么远的路,可以从我们村子里面,走路到镇上了。
我接着说,我们村子离镇上最远的,我也走路去过镇里。
记忆中有两次走路回家,这两次走路从镇上回到村子,让我永远不能忘。
第一次是上初一的时候,冬天下雪,没有办法骑自行车上学,只能每周坐大巴车回家。有一周,周五放假,我们在学校门口等大巴车,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最后等的无奈我都这些同学说,我们走着回家,万一在回家的路上,碰到客车过来,我们就可以直接坐车回家了。
就这样三五成群的,一步一步的往家走。走着走着,因为大家村子不一样,也都分散开了。最后回我们村子的路,就我和贾焕,还有一个同学,但是已经不记得他的名字了。我们三个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走回家,记得那个时候是下午1点多放学的,我们走回家差不多要下午4点了,冬天天黑的早,感觉到家的时候,都有点天黑了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也没法给家里通知。或者说给家里通知,家长也帮不到什么忙。那个时候有钱的人家只有摩托车,摩托车在雪天,也没法骑。像我这样家庭普通的孩子,只能自己想办法回家。
打出租车车回家呢,价格又太高,那个时候要20元。对于我们一周生活费才5到10块钱的人来说,真的是很高的价格,打车太心疼钱。我们几个家庭普遍生活条件还不好,把20元,看的很重要,索性一步一步走回了家。
另外一次从镇上走回家,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十一放了7天假,这7天假对于我来说,就是很长的假期。我准备好好学习,补习一下功课。
可我发现我的书籍,落学校了,想着自己还能在家学习好几天,我准备回县城的学校取书。早上出发的时候,是村子里一个人,用摩托车载我到了镇里。我从镇里坐客车到了县城,镇里往返县城很方便,每天有很多趟这种城乡的公交车。
从学校匆匆拿了书,坐大巴车回到镇上。时间大概中午12点,因为想早点回家学习,所以没有等下午2点多那趟从县城里回我们村子的车。
到了镇上,回家又犯了难。我也是为了省钱,借用了三姑家的电话,给家里打电话,想让我爸骑摩托车来接我一次。给家里打电话,打通了,我爸接的,我表达了我的要求后。我爸冷冷的和我说,我割水稻时间忙不过来,接你一趟太浪费时间了。
挂了电话,我有一丝失落,可又无可奈何。坐在一边的三姑父,虚假的和我说,我的车放在车库里面了,要不我送你一趟回家。我没作声,我就默默的离开三姑家了。
离开三姑家的时候,已经中午了,三姑也没有和我说留我吃点饭之类的。三姑一家向来是比较冷漠的,仿佛不和亲朋好友接触,只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当时的我,又着急回家学习,又因为我爸没来接我而伤心和失落,加上三姑和三姑父的冷漠态度,还有又渴又累。我心里有点痛苦,也有点自己能力太弱,改变不了现状的无奈。
我明明可以打车回家,心里赌气,我就走着回家。我家的村子离镇上10公里远,是全镇的村子中,离镇上最远的村子。在没有去过更远地方的人们心中,去镇上就是很远的地方。我当时一边拿着书,一边走着就想,我家离镇上再远,我走一下午我一定能走回家。
我就这样默默的一路一步一步的走着,走到了下午2点多,走到了家。奶奶问我怎么回来的,我说走着,奶奶很吃惊,奶奶很心疼我走那么远路。我当时心里生气,也怨恨自己太小,太无能,对于奶奶的关心当时也抛在脑后。
这就是我这两次从镇上走回家的经历,现在说起来,像故事一样。农村的孩子走出农村,实在不容易。单纯的从家庭的地理位置来说,这都是十分偏僻的地方,去趟镇里,去趟县城里面,都觉得是很远的地方。
现在的我,可以生活在城市中,交通便利,走路对于我来说是运动。回忆走路往事的时候,心中还是有很多感慨。
我从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求学,用了12年,又用了2年在城市里面安了家。日子虽然也普通,但是相比于曾经困难的读书时候,已经很幸福了。最起码,不用因为舍不得钱走路,或者也遇不到交通不便利的情况啦。
一个普通人,甚至说起点很低的普通人,我们不能放弃自己,要好好的努力,命运在我们自己手里,要用自己的双手,去为自己迎来更好的明天。
昨天的一切,都是故事。为的是让我们能够珍惜现在,好好奋斗,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写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