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邻居,我们两家小孩算是发小,谁家要是有好吃的,都会分享一下,两家相处挺愉快。
记得我原来在基层工作,一走一整天,每次回家加到这个邻居,她都会吐槽一翻他们家小孩多好多好,我们家大宝又怎么怎么滴,虽然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因为我不在家时,我们家大宝老师跑她们家盛饭。所以,也没说话啥,一笑而过。
慢慢孩子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每次谈论的话题变为了孩子的成绩。她们家在她的精心陪伴下,确实很优秀,而大宝因为缺少我和老公的用心陪伴,学习上并不突出。每次去她们家,开始展示她们家小孩的各种好,各种练字等。以前,我和老公每次从他们家回家,心里都很不舒服,甚至会因此而相互埋怨。所以,搬家后,我们潜意识里不再去他们家玩。
学习过之后,自己的上述感受是因为嫉妒造成。昨天,两家孩子相见,我们再次相遇,来到他家,依然很熟悉,当她再次向我说小孩多优秀时,我表示认可:“是的,XX确实表现很好,很优秀。”当她带我再次来到孩子的书房看孩子的字、练习题等,我想到了院长说一般人进到他的书房都会很快就出来,是因为感觉自己白活了。于是,我意识到,自己这是学习的机会,于是在书房认真听邻居讲的育儿心得,并请教了一些自己在辅导孩子上的一些困惑。
我发现,交流后,自己收获不少。
反思一下,原来自己之所以不愿意来邻居家,是因为自己在逃避,没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让孩子也有压力。
当一切慢下来,静下来,或许我们能够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