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完课回家,刚从地铁口出来,一对母子从我身边经过。男孩走在前面,低着头,看不到脸,妈妈走在后面,能够微微听到他骂骂咧咧的,我猜是在批评孩子。孩子一直没有回头,走在马路最左边,我悄悄看了眼他妈妈,只见她的眼神狠狠的样子斜看孩子。完全没有一点爱意。我走在了她的前面,脑海里突然浮现最近引人关注的上海17岁孩子跳桥的事。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要“多管闲事”。
我走进孩子~我觉得此刻最需要爱的是孩子,看他的个子,大概不到10岁,很瘦,脸很黑,紧锁眉头。我轻轻把手搭在孩子肩上,笑着对他说:怎么了,小朋友,惹妈妈生气了。孩子对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发出的爱的信号,或许有些意外,他轻声说,没事。我又轻轻摸了一下孩子的头对他说:没事的啊。这一切,妈妈在我的身后,都看在眼里。
我又走到妈妈身边,对她表示友好,告诉她,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停下了脚步,然后我对她说:你这样在大街上骂孩子,对孩子而言,伤害太大了!有什么事,非得在大街上这样对孩子呢?妈妈非常愤怒的开始说了:你看看他不讲卫生,吃手指,啃表带,还特别没有规矩,我一直都很他说,从小就跟他说,他就是这个样子,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我真的太生气了,卫生这事,都去医院好几次了!……
我说:是的,你这确实挺为孩子操心的,当家长的都不容易,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这些行为背后有一些孩子的其他的原因呢?
妈妈说:我觉得他就是犯贱。~而且这两个字声音特别大。
我说:你怎么能够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你孩子呢?我们不可以这样说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是极大的侮辱,是很严重的伤害,你知道吗?
这位妈妈看着我,没有说话,我也到家门口了,这位妈妈还是很礼貌的跟我说了谢谢,孩子一直在我们前面一点点的位置等,我跟孩子也说了再见,当我再回头时看见母子俩的距离比我见到的时候近了很多,两人平行着。
这件事,让我反思,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只是发生在课堂上吗?常常在公众场合见到有一些家长肆无忌惮的大声吼孩子,甚至打孩子,我有见过一个妈妈因为几个月的孩子吐奶,孩子睡在婴儿车里,被妈妈打嘴巴,骂他吐奶,我有见过在大街上妈妈打孩子耳光,骂他为什么不写作业,我有见过爷爷对着婴儿车里的孩子说,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在这里被车压死,我有见过超市里,奶奶拧着孙子的耳朵,孩子哇哇叫……,我有见过爸爸和妈妈因为哥哥推了妹妹,夫妻俩一起打哥哥,当我们见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是视而不见,还是曾经有走上前去制止,给到一些支持?
有时候我也会犹豫,但每一次我都选择“多管闲事”,此刻不要谈边界,说那是别人家的事,视而不见。我们要知道长期受伤的孩子,向内就伤害自己,向外长大后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我常常说,我们能说话,不代表我们会说话,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最要学习的是家长自己,不单单是学如何看懂孩子,还要好好学习,如何对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