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捧读《诗经》,遇到“心想往之”这这段儿,总是呆呆停住,呆呆地想,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儿,引得彬彬君子不由得为她一滞,心想往之?
这样的女子,必得有舍生取义的豪情。
昔日里织机前久坐的花木兰,不舍自己年迈的父亲和幼弱的弟弟奔赴疆场,也许就留在了那儿再也回不来;她毅然抛弃了精致的女妆,着金甲、乘骏马,长鞭一甩,自己奔向了那个荒凉的地狱。随看号角声生活十年之后,当木兰早己习惯了边疆茹毛饮血的生活后,终于就着凯旋的乐音,回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怀中。她的豪情,她的丰姿,终是不可更改的留在了史书之上。
木兰这样的女子,生得刚烈,活得精彩,她的一切都是大开大合,色彩浓烈。
这样的女子,还需要气定神闲的优雅。
早年王昭君自请出塞和亲,人人都传诵她的大义舍身,但和亲的圣旨来到,天下间又有几位女子可以依旧从容淡定?昭君始终平静,淡淡为自己画了眉,轻轻换了衣衫,举止言行皆不由得流出高贵与优雅,令人不得不仰而视之。她不慌不乱,像丝毫没有听到这天大的事儿一般。那半靥的妖娆半靥的恬静,永不会随汉的更灭历史的行走而模糊失色分毫。
昭君这样的女子,行似流云,坐如缠烟,微笑也似一米笔直的阳光,不曾逊色男子分毫。
这样的女子,绝不会缺少感怀伤悲的柔情与才略。
昔日的段子里有黛玉葬花,涕泣连连。但这样娇弱只知哭泣的女子,怎会被放在彬彬君子心头?那女子,悲的是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的是“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悲的是“问君能有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柔情与低泣,这般的见识与才略,才是女子中耀目的明月,挺直的白莲。手边,常常置着某集某册,心神,亦常常随战火灼烧。
这样被历史被书册涤荡着身心的女子, 这般见识高远的女子,古香古色,亦赤胆而独立。
“心想往之”,“心想往之”, 什么样的女子当得如此评价? 当得我们心想往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