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回家,打算要吃饭,接到朋友电话要出去一趟,匆匆而去,回来已是接近9点,路上段先生微信问我想吃什么?我回泡面,顺便在小区楼下超市买了两包泡面。
上楼,打开门,段先生问我,要吃鸭血粉汤吗?(之前买的盒装的),我说不吃。
我坐在餐桌旁,等待段先生煮泡面,一会儿,段先生煮好了,端出来,我一看,鸭血粉汤和泡面混合的,一下子就来了气,我认为段先生不尊重我的想法,不认真听我讲话,不看重我的需求(这个在几天前交流过),我明明回答了不吃鸭血粉汤,段先生辩解,想给我补充营养,我回了一句,那你何必多此一举问我要不要吃鸭血粉汤呢?你既然问了我,我也说了不吃,你不该尊重我的意见吗?
段先生觉得委屈,我为你做饭,为了你好,你却挑三拣四,还不满意。
在那一刻,我内心有个声音,愧疚产生:“是啊,人家看你回来晚,还为你煮了饭,你还这么斤斤计较。”熟悉的思维路径,熟悉的模式,我也许又会默默忍受,但瞬间我意识到我要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我向他为我煮饭表示感谢,但表明他为我煮饭,和不尊重我的想法,打着为我好的名义坚持自己的做法是两回事,然后输出了一堆如果你没有这个意识,以后你也会把这种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带到孩子身上,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实则却不顾孩子的需求,还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觉得委屈,孩子真是有苦难言。
【复盘】
1.段先生的情绪:委屈,难过,着急,生气
2.我的情绪:委屈,曾经我喜欢穿裙子,但是我妈妈觉得裙子不方便,打着为我好的旗帜让我穿裤子,我的需求不被人听到的伤心,难过,瞬间涌上心头。
3.“我是为了你好”是最让人感到无力的辩解词,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如此不听话,如此叛逆,无知不觉的小孩子变会陷入愧疚,被“为你好”这座亲情的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稍一反抗,想动一动,获得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便会遭到“我是为了你好,你对得起我吗”的斥责,孩子亦或是不敢再动,任由他压着,却很难受不知哪里难受,表达不出来,亦或是奋起反抗,但父母无知无觉,少不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战,两败俱伤。
4.也许我会陷入到“我为了你好”的故事里,但我希望这个故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打着“我为了你好”的旗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尤其是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