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取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本是苏东坡送给董传的一首诗,告诉他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有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在我看来,何尝不是对苏东坡本人的一种写照呢?
林语堂著的这部《苏东坡传》考据严谨,评论公正,为苏东坡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才著书立传,将他文学艺术上的光芒和政治上宏才伟略展示给后人,供后人学习。我为读到此书而感到有幸。
全书以苏东坡的诗文为架构,以林语堂先生根据诗文考据的时间、地点、所对应的人物及事件,来安排顺序。从童年青年,到壮年老年,再到流放岁月,直至生命终了。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书中点评:
“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
苏东坡在文学上的才华必当是最为后人推崇的。他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
中秋之夜为倾诉思念之苦,他写给弟弟苏辙一首词《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仍是所有中秋咏月中最美的一篇;
遭奸佞之人陷害,被贬谪黄州。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追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热爱祖国山河、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哀伤心境。
为悼念亡妻而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更是凄凉悲伤,读之无不“泪千行”。
出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将他意欲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
这是林语堂对苏东坡从一名诗人到一名伟大诗人的最高评价。身为诗人哲人,苏东坡拼命将自己个人的平实常识,与经济学家王安石的逻辑对抗。
在对待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上,苏东坡体察民情,从百姓的利益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坚决抵制并要求废除,因而遭到反对派的打击和排挤。
即便如此仍不忘继续向朝廷进言献策,并警告皇帝:“若以为用专断的威权必能压制百姓,则诚属大错。”彰显一位宁为民碎、不为官全的大政治家的伟大人格。
正因如此,才使得林语堂产生为苏东坡这样一位富有创造力,刚正不阿,放任不羁的高士写传的念头。从而让后人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伟大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