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是什么?
每到孩子放假,就很凌乱。没人看,婆婆不想给看等各种矛盾频发。
2、事件是什么?
孩子放假,中午爷爷接走,在奶奶家吃一顿午饭,然后给我送到打篮球的地方去。昨天晚上爷爷给爸爸打电话,告孩子的状,说中午他不吃包子,就要吃方面面等等,孩子爸爸挂了电话就把孩子训斥了一顿。
3、即时反应是什么?
我非常生气,我知道他们不想看孩子,发生一点小矛盾都要给孩子告状。他就是个孩子,他不吃让他饿着这是他选择的后果。你们承受不了给他做了,心里不满意,给孩子告状,把孩子训斥一顿你们就满意了?!这是你们的无能为什么让孩子买单!孩子多无辜?!哪个大人不高兴就把他欺负一顿,这不是大人欺负小孩?!为了让你们少看一会儿,我给孩子报了好多班,填充时间,孩子就不可怜?!你们理解过谁?!
4、此刻身体的感觉如何?
胃口胀气,想放屁。
5、内在对话是什么?
孩子还小,不听话、挑食都很正常。爷爷反告一状,让孩子遭受爸爸一顿骂。你们这些成年人都处理不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挨一顿批评。孩子不冤枉么?!这么小的事情,要闹这么大。为什么成年人就不能受一点的委屈?孩子委屈就是你们要的结果?自己的无能看不到,让孩子给你们兜着,你们满意了?
6、内在感受是什么?
开始气氛,后面委屈。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需要临在中去经验和表达)
好像想起了我小时候,父亲会因为他无缘由的情绪像我发火,我时常觉得自己很无辜很委屈。我关柜子门不小心碰到他脚不由分说就会给我一巴掌,我一直觉得这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总会因为这些小事让他打或者骂。我觉得他都不够成熟,无法为自己的情绪买单。但是要殃及到孩子,感觉自己很可怜,很无辜,很委屈。小时候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敢,一直压抑着。我不允许我的孩子无辜受到成人的训斥,我不想让孩子感受我曾经的委屈。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限定信念:大人发脾气是大人的不成熟,让孩子买单就是大人的错。大人是不可以犯错的。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真相1:我是我,我儿子是我儿子。我的情绪回到了我的过去,跟孩子的事情纠缠到了一起。
真相2:也许孩子在于挑食本身上跟爷爷奶奶发生矛盾,他确实做了不合适和不应该做的事情。我应该问一下当事人。而不是在自己的情绪里进行主观判断。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爷爷给爸爸打过来电话的时候,我应该当面问一下事情到底怎么回事,爷爷的目的是什么,跟爸爸一同商量解决办法。如果爷爷奶奶也只是寻求安慰并不需要殃及孩子,如果是真的想要让孩子体会老人的不容易,那么也一定不是训斥一顿。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我停止猜测判断,大家尽量回到当下和事实去面对问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