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少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
这句话曾经就像魔咒,蛊惑着在校园中的我们。那时同桌总喜欢看旅行系列的读物,那些旅行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对我们讲述着外面的世界。那时候的神往,而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文字都已忘的所剩无几,而记得最深刻的是那些年,天总是很蓝,学习很枯燥,我们很天真,后来的梦里很多那段时光。
曾经我和爸爸说,我想做个流浪的作者,因为我想知道每个城市的人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我一个人走过的每段路,我都将车票,机票,船票和各个景点的门票及照片收集起来,有时整理的时候都会想起当时发生的故事而笑起来。
我记得我在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上。 海风吹得头发凌乱,却无暇顾及,想拍照都害怕会错过美景。我坐着船感受着双耳听两海,两眼观双涛的波澜壮阔,然后悄悄的将后一句话改成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
我记得我在冬天来到了牡丹江的镜泊湖,空气要将人冻住,但却在心灵上得到了一种净化,千里冰封,真如诗中所说。每块冰都像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子,纯洁又美好,将它冲向太阳,它便折射着五彩的光。
而记忆最深刻的是,去北京。那是唯一一次没有任何计划的说走就走,我甚至不知道我下了火车要往哪个方向走。
我记得在北京的动物院里迷路,找不到能坐地铁的正门,却因口误问错路,走错又回到了原地,然后再混乱的问路,跑着找出口,累的脚趾都疼。
我记得在天快黑时,我在798艺术区,那里被文艺的气息充斥着,每个建筑风格都是那么独特,色彩上的搭配有些违和却又感觉刚刚好,甚至是随手在墙上的涂鸦都不会觉得很粗俗。那里好大,让我不想走出去,而更多的是,我不敢走出去,天快黑了,我该去哪呢?
这座城市很大,住满了承载着梦想的人。来时火车上,对面是一个与我是同乡的男人,闲聊问他为什么去北京,他说:在北京已经呆了十年了,虽然在这住的很差,可我的荷包越来越鼓啊,现在咱家那某个小区的房可以买两栋了。本打算回家就找个对象,结婚生子了,可是咱家那就业岗位少不说,工资也低,我就回来再干两年,就回家乡了。他脸上有几分喜悦又有一丝难以言说的苦笑,独自生活在这个诺大的城市,走着,飘着,很累吧。
旁边的一对老夫妇很骄傲的告诉我,儿子在北京买了房子,两人去投奔儿子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应该都来自于儿子的出人头地吧。不知什么时候起在大城市能安身立命成了我们这些小城市的人最大的渴望,而渐渐的我们也拿一个人是否成功与他能否买得起房挂钩。但是又无可厚非,那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成功案例啊。
老夫妇问我去干嘛时,我笑笑说:去看看。只是去看看而已。
奔向同一座城市,怀揣着不一样的心,或喜或忧,或是只是简单的去看看,都是一种目的。路那么长,车走走停停,未知的风景那么多。
那一天我从798走出来,看到路边一排排的ofo,我决定骑车逛遍夜景。我不知道我走了多少的十字路口,看到了多少曾经没见过的繁华,累了便停车坐在路边看过往的行人。
那些衣着光鲜的行人,那么多疲惫的表情,这座城市的节奏很快,地铁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问路时也没有人会根据我的口音判断我是不是个外地人。是啊,这个城市太大了。
一个姑娘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挂了电话后蹲下来哭了,她的高跟鞋好精致,LV的包也好漂亮,她一定是个化着精致妆容的姑娘,只是她头低低的,我只能猜测。
很久她抬起头来,虽不至惊为天人,但却让路上的其他女孩子黯然失色。她擦干眼泪后开始补妆,也许这样才不让自己显得太狼狈吧。不论经历了什么,至少要让自己得体,然后从容的离开,如此,甚好。我也拿出口红,涂好后,继续走。
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些一段段的光阴,被写成一篇篇文章,装订成了整个人生。总会在一段时光过去很久以后,才忍不住的一次次翻阅那段日子收获的喜悦与承受的痛苦,而当时的自己却浑然不知。已过的时光与未知的岁月,都是让人着迷的。
每个人都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自己也会被某个不熟识的人看到而记录下来,也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某某。
那些我走过的城市中遇到的人,现在还好吗?每个城市都风景各异,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所要承受的难过和无法抵消的孤独。
陈奕迅的《孤独患者》中: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孤独患者,隐藏着,追逐着。
一座座城市,一个个故事,悲伤的,励志的,你的故事讲到哪了?
路边哭泣的姑娘,现在还会难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