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上高中时,有一天中午,一觉醒来,已经上课了,急急忙忙向教室跑去。晚上舍友说丢了钱,弟弟是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又没锁门,所以得赔他30元钱。弟弟也无话可说,认赔。可他不敢和妈妈讲,就和同学借,同学妈妈一透露,我妈妈就赶紧去帮弟弟还上钱,安慰弟弟后才离开,回家后好长时间,妈妈都在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他宁肯求别人,都不愿告我。我错了,我真错了!
我记住了这个教训。成家以后,我就注意自己管教孩子是否有分寸。我发现,当我过分严厉时,孩子的注意力全用来应付我的脸色,手头的事越做不好。压得他时间长了,会迎合你的心思,说谎话;会越发胆小怕事;会越不自信……
我赶紧悬崖勒马。蹲下身子,和他平等地交流,鼓励他说真话!告诉他:不管遇到什么事,回家说真话就没事了!多大的事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扛!我们这样说,也反复地这样做,孩子就快乐起来了,而且越来越自律!
一次他调皮捣蛋,烧人家纸箱玩儿,回家说起,我们就问他错哪里了?最后认识到这样做既不安全,又不礼貌,损人不利己。他主动拿本周自己的零花钱还了邻居。
长大后,我告诉孩子:有的话你不想说,可以保持沉默,但开口一定讲真话!孩子欣然应允了,至今我们的沟通很顺畅。
在教室里我留心观察——
有的孩子整理书包反反复复N次也不罢休。一问,整不好书包,回家姥姥会骂的。孩子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很容易导致强迫行为,进而发展强迫性格;
有的孩子看见一只昆虫就肢解,平时和同学玩儿,出手忒狠。一问,在家里一做错事爸爸就狠揍他;
有的孩子胆小怕事,过分注意细节。别人都做好作业了,他还在修修补补,反复核对,上课往往不敢回答问题。和家长一交谈,才知道家长过分追求完美,盲目而无止尽地提高期望,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水准,孩子在强势的家长面前,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越发胆小、退缩、怯懦;
有的孩子常常想舍弃自我,去讨好别人;
有的孩子为了避免受到羞辱,常常更想要放弃努力或者掩盖错误;
等等。
这些常被强制方式限制的孩子,平时得不到放松,一旦逃离父母监管就可能过度放纵,他们始终管不住自己,很难培养自律能力。
许多大人一直认为,小屁孩是无知、莽撞的,要给他们立规矩。有位家长,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她从孩子一岁多,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天哪!
这样,许多家长面对孩子时,几乎不可能产生尊重心理,只知道居高临下的控制。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当然是最好执行了。弱小的孩子们又敢怎么样?哈哈!立竿见影!
近年来,有人把“虎妈”、“狼爸”式的严厉教育当作中国传统教育来炒作,更让他们理直气壮了。还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当狗待”。却没有理解我们老祖宗提倡的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家人之间提意见,应该和颜悦色地说,而不要声色俱厉地批评。其实他们都被坑了!
虽然孩子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可等到“秋后算账”的时候,家长就会顿足捶胸,哀叹不已。他亲手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
药家鑫审被判处死刑后,他的父亲药庆卫在微博中说,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罪。这血的教训还没有让我们清醒吗?
父母的长期的严厉管教,会让孩子不再相信家长,不再相信世界。如果一个人拥有无尽的财富,但他却不懂得爱别人,爱世界,那么他会觉得自己很贫穷,这与父母的初始愿望大相径庭的,不是吗?
美国的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从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惩罚确实管用。但是,其长期效果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被当时的效果所愚弄。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做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林高龙也指出,在儿童心智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一个内在的心理平衡机制,比如孩子小时候没有力量反抗外在压力,但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进行家长不认可的行为,把家长施加的压力反作用于家长,以达到心理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会形成一种爆发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后突然释放——很叛逆。这时侯,家长们往往武断地认为孩子“变坏了”,殊不知其实这是父母自己在孩子的童年期亲手种下的恶果。
谁告诉你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更难受?想想你自己被羞辱被不公正对待时,你愿意心甘情愿地合作吗?你想要表现得更好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为激励手段,应该让孩子们在守规矩的过程中,体验到守规矩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好处,比如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赞扬等等,这个时候你甚至不用刻意要求他,他也会自觉且乐于守规矩的。经常问自己:我这样做孩子受到要做得更好的激励了吗?如果是,这种激励让孩子感觉好吗?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孩子出现问题,遇到挫折和困难,家长应给孩子精神上的抚慰,生活上的体贴,鼓励孩子通过正常渠道宣泄,以免情绪压抑,造成心理疾病。这样,孩子才会逐步学会自我控制。
孩子们要成人成才,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
当然,切不可走到另一个极端——娇纵。娇纵绝对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并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父母的过度爱抚,反而剥夺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会把孩子养成废柴。
请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做孩子的好朋友好参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