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机里设置了几个闹铃?
我一般设置两个,一个早起的,7:30,一个早睡的,22:40,但这么多年以来,印象中按时起床、睡觉的次数不超过5次。论“啪啪打脸”,不会有人比我更熟练了。
最诡异的是,即使绝大多数时候闹铃对我根本没什么鸟用,但就是不愿意删除,一直让它继续保留在那儿,日复一日的每天响起两次,然后我在被窝里蹭起身来从桌子上摸过手机关掉闹铃继续躺下。终于起床以后免不了一番自责,同时告诫自己:今天一定按时睡觉,明天一定按时起床。真到了明天,当然不出所料,继续重复昨天的动作。
但我却仍然不肯删除闹铃,仿佛只要它还继续准点响起,我对自己的要求就还没有降低,心理上就比较容易说得过去,内心里就依然认为自己还是个早睡早起的大好青年。明明是自欺欺人,还要自我解释得合情合理,瞧瞧人类这可笑的心理防御机制。
据说很多人都有“成瘾性癖好”。有的人戒不了烟酒,有的人戒不了赌博,有的人戒不了贪吃……每个人都有自身无法避免的人性的弱点。我偶尔会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那种可以完全克服自身弱点的人,如果有,这人得强悍成什么样子啊。有一种说法叫“ 人无癖不可与交 ”,虽然偏激,但也可见要克服自身的弱点何其艰难。
那些坚持跑步的,那些坚持健身的,那些坚持学习的……他们能长期坚持一件事,多年后往往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也容易引起大众的赞叹和羡慕,但你让大众像他们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大众又不干了,期间的枯燥和琐碎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所以韩寒曾说,“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厚积才能薄发。
说到“坚持”,好像天生是一个正面且自带光环的褒义词,成功人士们最喜欢对后来者谆谆告诫的,也是“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但真的是这样吗?且不说“坚持”首先要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之下才有意义,就是“坚持”这两个字本身是否也正好反映出内心的抗拒呢?你的本愿其实不想干不爱干,但非干不可,所以你勉励自己说“我应该坚持”。
其实内心真正认同的事,哪需要什么坚持啊,自动自发就干了,谁不让我干我跟谁急。那些在我们眼里特别需要“坚持”的事,当事人也许正自得其乐呢,别人玩得正High、乐此不疲,我们还以为那需要莫大的毅力才能继续保持。
关于自我成长方面,以前流行过一个“木桶理论”,就是说人要尽量弥补自己的短板,因为决定一桶水的体积的是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但是个人就有自己的弱点,你一直补一直补,即使穷其一生也未必补得完吧。
与其这样,还不如尽力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尽力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上,寻求单点突破,“一招鲜,吃遍天”或许才是未来主要的人才结构。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总是试图打造更多的“通才”、“全才”,结果证明,并不成功。
所以我想,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原则性的底线固然需要坚守,甚至寸步不让,至于其它无足轻重的小弱点小“恶习”,有就有吧,毕竟,我们都有人性里的软弱,毕竟,你也没想当个永远高大上伟光正的一代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