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公众号:RealTown
「我从小很内向」甚至有些社恐
但是每当我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时,我的朋友们都会哄堂大笑。
“就你?还内向??”
如果让他们那么容易就了解到我的内心世界,那我还怎么好好内向。
以下故事纯属事实,如有雷同,欢迎交流。
#1/9
你们能想象近视+社恐的人在食堂买饭的情境吗?人生中没有比这更让人恐慌的时刻了。
太难过了。各种食材明明长得不一样,但切完上色,你就认不出他们了。
端着盘子,排着队,快到我了。
“该点什么呢?那褐色的方块是什么?红烧鸡块?鱼块?啊,可能是我最喜欢的红烧牛腩!”
内心激动但不能让人看出来,慢慢往前挪。到我了。完了,还是不知道这是红烧什么块块……我要不问问?师傅:“要啥,说呀!”
“这个…就…这个吧。”吃到嘴里……emm…红烧萝卜块。
所以,大学四年我仿佛开了四年的食堂盲盒。我有时觉得我可能是被动的不挑食。
#2/9
我很排斥跟不太熟的人聚会,终于在度过倍感煎熬的几个小时以后,
我:“今天玩得很开心,我先去坐地铁了。”
对方:“你坐几号线?”
我:“emm…7号线…”
对方:“这么巧!我也是!”
我只好第一站就谎称自己到了,下车等下一班。
#3/9
如果这个世界有超能力的话,我相信对于内向的人而言,最好的技能就是隐身术。比如在电梯里跟半生不熟的人相遇。
“这是帮我装电脑的IT小张吧,要不要打个招呼?打吧,如果不打招呼会显得很冷漠。”
“万一他没认出我,我还要自我介绍?”
“不管了!我就说你好吧。但,要叫他全名吗?会不会太生疏?叫…某哥吗?没熟到这份上吧。”
“……他已经进来半天了,现在突然打招呼很奇怪吧?电梯怎么还不到。”
“天啊,电梯到了,我怎么最后也没有打招呼。完了,他一定认为我很没礼貌……”
太多时候,一句开场白就会如鲠在喉。
#4/9
我有“午后咖啡整夜失眠”综合症。
有天晚上,室友邀请我下楼买喝的,她请客。走进一家咖啡店,我扫一眼菜单,还好有热巧。
她说:“拿铁,烫一点、脱脂奶、大杯、加一个浓度。这个好喝,请你!”
我,点了点头。
后来这一整晚,我都在复盘和练习,下回应该怎么点饮料。
#5/9
读书的时候每周公交车往返家里和学校。
有些车并不是每一站都停的,如果你要下车,需要跟司机喊“师傅!下车!”,司机才会在这站停车。而我经常因为无法隔着很多人向司机喊话,只能跟着其他人在各种不同的车站下车,所以大学里我瘦了挺多。
关于坐公交,还有很多幕尴尬的场景。
比如前门挤不上车,只能从后门上去,但是刷卡器在前门。一般都是麻烦车厢里的人传过去刷一下再传回来。我坦白,我因此逃过很多次票。
#6/9
我的发型大概有近20年没有变过。
因为每回理发师问我:“怎么剪?”我都说:“就修一下。”然后接下来无论他说什么,我都“嗯”。
另外,我会提前了解这家店剪头发多少钱,提前准备不需要找零的现金,以便于剪完可以不说话就走人。
#7/9
我几乎会在每个饭局应邀前的一天开始纠结。
“我为什么要去?我怎么没一开始就说没空?我可以不去吗?人家邀请我说明想跟我交流,这时候拒绝是不是不好?”
简单来讲,就是受邀很开心,但我不想去。但如果没有受邀,我会很郁闷。
#8/9
如果我下午四点要打一个电话,那么我从上午十点开始,就会开始打腹稿,甚至写下来,然后开始倒计时。坦白说,刚开始工作那会,我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每个电话都有足够的仪式感。
#9/9
甚至我大学选择的专业,也是因为我天真地以为做设计是不需要与人交流的。去考研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面试。可没想到,考研也需要面试。
「我的人生可太难了」
后来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人说内向有很多原因,因为自卑,因为长的不好看,因为不聪明。
「但很明显,我都不是」
可能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智慧、颜值、才华加多了,所以就加不下其他了。我不怪他。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这孩子真内向」「这孩子一点都不大方」「过来叫人啊」。
长大后他们又说「你得改,你要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你得主动点,不然怎么混职场」「谁有耐心慢慢了解你,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 。
这些话会慢慢灌输给人一种观点,那就是内向是有问题的,你应该改正。但只有真正内向的人才知道,这样的“改正”其实有些残忍。
在这类观点的灌输下,我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相信,内向性格有任何优势。在想要“改正”的过程中,纠结、自我批判、焦虑、迷茫。
读书时候这样的内心冲突并没有很明显,因为象牙塔的世界里评价标准单一,没有那么多话语权要争夺,没有那么多存在感需要强刷,也没有那么多演技卓越的伙伴。但当走出象牙塔,内心世界几度频临崩塌。
「你得改,你要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你得主动点,不然怎么混职场」「谁有耐心慢慢了解你,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
是真的。
我在自我质疑、剖析以及说服和试图“改正”但始终不得法的状态里,度过了职场最初那几年。也曾想过,是不是再去读个博。
但内向的人往往意志更坚定
「更不易选择逃避啊」
慢慢地独处、沉思、成长,我开始找到内向可以带来的能量。
「不愿意社交,害怕与别人社交,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问题」
为什么不是
「思考自己多于思考环境,相比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更耗能」
内向的人指的是心理能量来自于内心世界的人,他们往往需要通过独处、沉思来恢复自身的能量。内向的人观察世界会有不一样的视角。他们更细致、更周全、更热爱思考,有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然,在我探索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热情、温和和善意的人。他们对我而言是那样的重要和珍贵。
我需要感谢那些主动跟我走近的人,包容和等待我的人,帮我化解尴尬的人。
是他们让我慢慢明白,我是个多么有魅力的人。
很多人说,打破自己才能重塑自己。但我认为,成长的真谛不应该是打破,而是
「扬长,随后才是尽可能地适当避短」
内向不需要被纠正,但可以改善。
性格很难改变,但行为可以培养。
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讲话,但一样可以健谈。
可能不喜欢社交,但一样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光芒万丈。
全世界有30-50%的人是内向性格。内向或外向与快乐、与成功也并无任何关系。它是一种个性特征,没必要去强迫自己改正。这个世界真的太拥挤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把他人眼光当回事,这样会轻松很多。
常规来讲,这时候我应该举一些名人内向而获取巨大成功的例子,比如乔布斯、巴菲特等等。但这些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李诞说:“每个人都可以当五分钟的脱口秀演员。”我们所见的台上风趣而谈的那些脱口秀演员们,有一大半其实都是内向的人。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与自己相处、与生活和解,那么我们呢?我们也可以培养一种能力,发现自身优势,改善、然后扬长。
那就
「想一想我们的优势」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而我恰好享受独处
很好的倾听者,有同理心
独立思考,专注且有深度
不浮躁,有理有据,择机表达
善于观察,不常表态,但一语中的
强大的自我认知,内心坚定
深度交友,自然简单
与自己相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用那么急。
通过别人的故事可以看到更多内向的可能,再来决定自己需要打开哪扇窗。
这个世界本就和而不同,它需要内向的你,你,你,还有有魅力的我。
公众号RealTown简介:
一个推广和探讨心理学的心灵成长小镇,来这里与真我遇见。RealTown的门票就是Re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