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和朋友聚餐,餐桌上端上来一道不寻常的菜品。
“这是爬嚓,”早有识货的用筷子夹起来,给大家示范着吃,“嗯~,香!”
大家看他吃得香喷喷,不禁食指大动,纷纷开始尝鲜。
席间的Z君说:“我小时候经常摸爬嚓,却舍不得吃。”
他说,他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年景不好,几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那年夏天,他娘商量着对他说:“娃,要不你甭上学了,娘给你买个羊,你去河坡里放羊吧。”
2
Z是村里的异数,别的八九岁的小孩,坐到学校里屁股跟针扎一样难受,只想着能放学去疯跑,去给牛割草也比读书识字好受。可是Z偏偏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教书的先生见他爱学习,对他格外偏疼些。
听了娘的话,Z没吭气儿,晚上喝过汤就跟着大人一起去摸爬嚓。回到家都到下半夜了,他娘站在月亮地儿里等他,一见他,他娘一耳瓜子准备扇过来,Z赶紧举起搪瓷缸里的爬嚓,“娘,爬嚓可以卖钱赚学费哩。”他娘那一巴掌就没扇下来。
暑假的夜里,他都去摸爬嚓,白天卖给收爬嚓的人,他娘见他这样争气,说他家该出个读书人,从此再也不劝他退学了,一家人砸锅卖铁般地供他上学。
我们吃饭的一群人,看着一盘爬嚓,居然有些不好意思吃起来,不知道这爬嚓居然承载了这么多东西。不知道这些爬嚓背后是不是也有个捉爬嚓的少年。
Z哈哈笑起来,“吃吧,吃吧,如今这餐桌上的爬嚓啊,是人工养殖哩。”
3
其实我怎么不知道爬嚓呢,只是我们这代人生在了福窝儿里,摸爬嚓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童趣。
小时候,还没有那么多水泥地,夏日的雨后,泥土松动,路边、树林里、屋檐下,原本平整的土地,忽然裂出一个小口来。
静静地蹲下来看,口子会越来越大,有时候等不及爬嚓自己爬出来,就用手去抠,结果爬嚓又爬回去了。这时候得赶紧端来一盆水倒到小洞里,过一会儿,爬嚓就自己爬出来了。
不过那时候捉来爬嚓却不为吃,只把它用小盆罩了,放它一夜。
第二天清早,打开盆一看,你会发现爬嚓变成蝉了,刚蜕了皮儿的蝉,身体是透明哩,晶莹剔透的蝉翼忽闪忽闪的,可爱极了。
这个时间很短暂,见了风,见了光,蝉很快就强壮起来,透明的身体慢慢变成灰褐色,翅膀一扑棱,飞跑了,只剩下他的壳儿,留在地上。
4
Z很争气,靠着一股子劲儿,走出了河洼里的小村,考上初中,又考上了师范。如今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一直是我们的楷模。他总是鼓励我们,人有梦想,就要抓住。他靠着一步步的前进,抓住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谈梦想也许是很奢侈的事。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一天到晚忙着挣钱养活一家老小,你和我谈!梦!想! 有的人,让孩子去帮自己实现儿时的梦。
也许你我都见过这样的妈妈,从小喜欢音乐,想学钢琴,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等她有了小孩,斥巨资培养孩子弹钢琴,而每次送孩子上课时,她就坐在琴室外面等。其实她的梦想关孩子什么事呢,有这等的功夫,为什么不自己一起学呢。
梦想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5
美国饶舌诗人Prince Ea在一部短片里说:“大部分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走到生命尽头时,蓦然回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活过。
“当问及临终老人,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几乎全部人回答的都不是他们做过的事,而是遗憾他们没做过的事,没冒过的险,没追过的梦……比起铤而走险,固步自封才更叫人遗憾。”
年少时,我们都做过梦,有的长大要当画家,有的立志要当音乐家,有的梦想旅行家。一部分人细心呵护自己的梦想,他们从梦想家变成了实干家;一部人把梦想埋入心底,日渐模糊。不管怎样模糊,心底的梦想总会生根发芽,总在心里蠢蠢欲动。
如果你心中还记得曾经的梦,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踮起脚尖去摘下这个梦吧,拿起闲置的画笔,拿起蒙尘的吉他,翻看你早就想看得书,收拾行囊开始远足。从此刻起,改写自己命运的结局吧!
你和你的梦想,只差踮起脚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