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钟食一 (ID zhongshiyi2007)
(配图来自微博漫画小怂鹅)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花样繁多,从来不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了包子、饺子还不够又发明了烧卖。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
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
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
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
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
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远扬,身价倍增。
另有一种说法是针对羊肉大葱烧麦的。据说烧麦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内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市。
明末清初时,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
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
心血来潮也尝试着做了回烧卖,做法并不难,只是买来的饺子太硬了不好掌控,还是应该自己和面擀皮才能趁手。
材料:糯米150克、鸡胸肉200克、葱姜、五香粉、生抽、蚝油、盐、香油、玉米油、香菇几朵、饺子皮2盒
做法:
干香菇提前泡发,
糯米泡2个小时
2.鸡胸肉洗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剁碎,
加葱姜末,生抽2勺,蚝油1勺,香油1勺,玉米油2勺,五香粉1勺,搅拌均匀
3.将泡发的香菇洗净,挤干水分切碎,加入肉馅拌匀
4.糯米滤去水分,加入肉馅拌匀
5. 用买来的饺子皮包起来
6. 包好后上锅蒸25分钟
7. 可以在烧卖下面垫玉米叶来蒸不粘底
8. 可以开动了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参考: 百度百科
微信公众号: 钟食一 (ID:zhongshiyi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