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在简书写作不久时,为了激励自己坚持写下去,就许了个愿:等哪天签约出书了,就去非洲耍耍奖励一下自己。一直觉得,能写到非洲去是件很酷的事。
这个激励对我而言很有作用,因为自小就已经开始向往非洲了。对非洲的美好幻想,纯粹是中了三毛的毒。那时对撒哈拉着了魔,大学一毕业还差一点就去非洲工作。不觉小时候埋下的种子,此时已开出了一树的花儿。几个月前,我已经签了约出了书。虽然只是电子书,但我已经很满足,去非洲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我还没能写成三毛,大抵是不想生生造出一个人把自己塞进去,然后深陷其中至死无法挣脱。我甚至连关于自己的也不大想写,只想躲在屏幕后,边写边默默看着这一切的浮华。
最初几个月的“简书上瘾症”退烧后,我越来越清楚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不想被任何人或事物左右。写作于我,不是工作,也不再是目标,它只是我选中的一个亲密的小伙伴。我还想牵着它的手,走得长一点。其它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十个月来,我获得了什么?
1. 出了两本电子书,其中和简书的这本《爱在郁金香之国》,基本能代表我之前五个月的状态。只是,写完的同时也把自己挖空了,再加上忙其它工作,现在处于肌无力的状态,休养生息中,盼着恢复了体力再继续。
2. 结识了一些好文友和一些欣赏的作者。我常看的作者,有刘淼、王佩、经典重读,还有老摇滚、唐瞬、游民王阿牛、Tooteastein、飞向凤凰座等。我喜欢他们。
3. 得到家人好友的支持。我从没想过家人成了最早期的忠实读者,他们忠诚到我有时还不得不出言阻止。我的朋友们,也常在微信留言交流读后感,或贡献些素材(他们不知道那是素材,嘿嘿)。我的好朋友晓丽,一语言学博士,听说我在写作后,毅然把她千辛万苦从国内运过来的一套米兰·昆德拉全给了我。天知道,在荷兰找本像样的中文纸书有多不容易!他们的支持,给我了很多力量。
4. 读书。重拾写作以前,我已经好几年没好好读书了,当然也没在看公众号。回想起来,我也说不清时间都去哪儿了,估计都听歌玩儿去了吧。重新开始写后,我每周都在读不同的书。这些曾经读不懂的书,现在都读进去了。而我,也随着这一本本吞进去的书不断地在蜕变。
5. 一些收入。最初几个月并没有方向,有好心的前辈带着走公众号路线,跟着写了好些文。其中报酬最高的一篇职场文,经某大号首发后十万➕,入了1600 左右,千字600多,也不算太差。最低的几篇,也有两三百块。不谦虚地说,给公众号写文赚钱,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只是,我很快就对这游戏感到厌倦了。一个路数写下去,就难免要重复说些可能言不由衷的话,于是便亲手把这条路给斩断了,所有原本就不属于我的喧闹也随之散去。现在来自写文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但所幸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欲望,所以也真的无所谓。
有得就有失。这十个月,我失去了什么?
1. 没了空闲时间。我发现写作以后,生活变得非常忙碌。除了工作和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以外,我基本都在写。就算没在写,脑子里也在构思。就算没在构思,也在文友群里溜溜解解闷儿。这围绕着写而晕开的生活,直接挤跑了所有闲情逸致。我现在真的好忙!
2. 少了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和心情。不知从何时起,大约是在简书开始建社群后,为了克服我的网络社交恐惧和冷感,我也开始偶尔聊聊。我甚至开始有个很坏的习惯,就是会没事刷微信看人聊看人怼(还好群就只有那几个),这直接导致我对家人和朋友的关注急剧减少,除此之外,现在也似乎变得不太有心情和耐心跟他们聊了。这其实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未来要注意调整。
3. 失去正常的作息。除非有非凡的自律和灵活的时间,不然写作者很容易就会牺牲掉正常的作息。一两个月还好,半年下去,大多黑眼圈就熬出来了。
然而,所有这些“失”比起“得”,似乎都是可以忍受的。再来一百次,我还是会选择承受一些“失去”,而获得写作的乐趣。
在简书写作五个月时,趁着国庆节,我参加了剑飞在思考组织的写作马拉松,并从写作片段中摘选了一部分文字,改写成一篇《和简书谈一场长长的恋爱》。在文中,我提到自己想要写小说,对编剧也有兴趣。有意思的是,当我还在写短篇小说磨练技艺,并没刻意去追求任何时,不久前居然就有了做编剧的机会。更有趣的是,在简书出的电子书《爱在郁金香之国》正好成为了一块敲门砖。还记得,我把电子书的文稿发给朋友看时,就说了一句:“ 这本书,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至少可以证明我有当编剧的体力和毅力。” 然后......我们第二天就开始合作了。十个月前,我对写作这个圈子几乎一无所知,现在却已经一脚踏了进去。可以说,没有简书,就没有这些丰富而美好的经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么?
现在的我,每天都在业余时间苦中作乐,皱眉头掉头发绞尽脑汁编剧中。虽然目前对编剧的投入直接影响了在简书的更文频率,但相信未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平衡。
好吧,还是说回正题《写到非洲去》罢。
十年前,去非洲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现在去非洲只需动动拇指。比如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从阿姆斯特丹飞,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有了假期定了机票和宾馆,随时都可以出发。但有时生活是需要点仪式感的,写这篇就是为了迎接我的非洲之旅,庆祝一个阶段的写作所得。
心目中的沙漠长这样,你动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