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有时候也是有一些好处的,比如在首页推荐上刷到一本强烈推荐的推理小说,博主说是短篇小说但非常精彩,一定要看,并且绝对不能看剧透,任何涉及剧透的评论都不能看,甚至为了防止网友看到剧透还特意在评论区专开了一条链接给看完的小伙伴移步讨论。语气之强烈以及很明显小说的结局是本书的高潮,加之是一本推理小说(第一次听说叙诡型——叙述性诡计类型),于是切换读书app搜小说。
确实很短,三个小时就看完了,怎么说呢,既然是读后感就无所谓剧透了。是一个很简单就能概括的案件:四年前,少年蓼科强奸了13岁的玩伴真琴,进了少管所。不多久真琴怀了孩子,真琴母亲保奈美由于治疗不孕43岁才艰难怀上真琴,因此劝真琴把孩子生下来并通过寄养登记在保奈美的户口下,即真琴的妹妹薰。薰4岁的时候被男同学由纪夫欺负,这时候由于蓼科也被放出来并出现在小区附近强烈刺激了真琴,于是她杀害了4岁男童由纪夫割掉了他的性器官,凭所学知识用漂白剂擦洗了尸体后抛尸,之后又同样杀害了辱骂女儿的5岁的男童聪,清理了尸体,抛尸之后照常在少年剑道俱乐部和超市打工。殊不知她所作的一切都被母亲保奈美发现了,当她看到真琴割性器官时就明白了一切,于是她原谅了女儿,并且装作毫不知情地用避孕套伪造了由纪夫被性侵,又为了帮女儿毁灭证据剁掉了聪的十个手指。发现蓼科在小区周边出入之后向警察举报他是强奸犯并谎称看到他行凶,警察没有证据于是没有采取措施。于是她将女儿拍的男童照片及儿童器官放在蓼科家里,勒死了他并伪造了自杀现场。最后并没有真相大白,母女坦白之后平静地接待了上门问询的警察,故事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一片空白。也许警察不会发现,也许警察终将发现。
有趣的是app上的书评。有读者认为作者的目的并不只是强调母爱而是在质疑当今社会人性及对性犯罪法律的控告,是隐藏在案件更深层的阴暗。当然,女性与男性的对峙是绝对不会少的,女性天生更能理解母亲对于女儿的毫无道理的爱,由此对于母亲的做法是对或错以及强奸犯是否该死,是典型的法律与情感的对峙。作者明显预见了这样的对峙,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论据,例如母女遭受侵害的无助痛苦以及受害者的嚣张、丈夫的冷漠无知,甚至将尸体扔在野外时贴心垫上了纸板防止弄脏也被归为母性生来的温柔。对于有过犯罪前科的蓼科,他出狱之后还会不会实行犯罪,在母亲眼里他会,可疑的行径及之前的伤害让他死有余辜。那母亲呢,因为自己受过痛苦的伤害,为了防止女儿遭受同样的伤害于是就杀了他们。有人为母亲辩解,她们承受痛苦时男人们毫无感情报以冷漠,她们呼救时警察也草草了事,甚至社会谴责受害者,法律保护施暴者,她们出于母亲对女儿的爱,是对社会的绝望导致的。而一旦有人说她们“三观不正”,她们也会即刻反击男人就是如此冷漠的,只以自己的三观判定对错,“男人从孩子出生那一刻才成为父亲,而母亲自从孩子诞生那一刻就已经成为了母亲。”由此,从古至今的话题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谁都无法说服谁。作者最后留下空白也许是因为任何一种结局都不能说服世界上的另一半人吧。
至于我,看完只觉得,受害者没有错,但当他们拿起屠刀也就成了刽子手。母女坦然接受了一切也等于放弃了抵抗,而警察还在寻找证据调查着,所以真相不会被掩埋。然后看到评论才发现是我浅薄了,大家已经思考到更深刻的社会现状与制度漏洞了。观看了一会评论区,无法判断对错,幸好我不是法官,审判到来时不需要我来敲锤子——典型的冷漠路人心态吧。就像今天看的动漫里的主人公简介,“灰色的节能主义者”没必要的问题就不做,不想思考的问题就不思考。被人讨厌也无所谓,这方面,我至少还没被讨厌吧。书评里还有一句,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三观不正”的根,“正”与“不正”只在于每个人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细思极恐。
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