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制定了计划却又中断、拖延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不够,良好的执行习惯没有养成。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与其指责他、批评他,不如试着理解他、帮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孩子爱拖延、不自律的背后,一定有个需要被看到的原因,你看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孩子讨厌被粗暴的委派任务
产生抵触情绪
央视主持人董卿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稳大气,理论上她应该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也曾经相当的“不自律”过。
她说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在她小的时候,无论冬夏,都是天还没亮,就让她去家附近的中学跑1000米。
董卿则觉得自己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显得特别傻,所以就经常会耍小聪明,下楼以后找个门洞躲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装作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蒙骗父亲说:“累死我了,可算跑完了!”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们制定计划、委派任务,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被强迫、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战术,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
解决方法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粗暴。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所有的“规”,都是为他一个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引领着孩子入门。
我一个朋友家的例子就很典型。他们家孩子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坐车里的安全座椅,每次扣安全带都是一番搏斗。
直到有一天朋友的老公对孩子说,爸爸任命你做咱们家的“安全天使大人”,每个人的安全带都由你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人你有权利处罚他。
之后孩子每次坐车第一句话就是提醒所有人扣安全带,自己更是抢着第一个扣。
他们家孩子被“套路”得当过“刷牙天使大人”、“阅读天使大人”、“节约食物天使大人”很多官职,孩子到现在,生活方面的自律能力都比同龄人要好。
我们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会更倾向于听从喜欢他们、尊重他们的人。充分跟孩子沟通,是解决孩子抵触情绪最好的方式。
孩子对成功的信心不足
害怕失败,有畏难情绪
这一点相对来说有点复杂,有些情况是因为目标定得太宽泛,比如学好英语,好好听课这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执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愿意脱离自己内心的舒适区,惧怕新环境和改变。
顾城有一首诗叫做《避免》,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逻辑:
“你说 你不爱种花
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
所以 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
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这样即使真的失败了,还有一个心理安慰是:
“我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解决方法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
以我朋友圈里的那位妈妈为例,她跟孩子一起定的计划是:
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诵一首唐诗、每天阅读1个小时。
孩子语文底子本身不是太好,所以他不容易自律,并不是自己本身没有决心,可能只是真的觉得难,大脑自然而然的对改变的一种反抗。
比较可行的是循序渐进的来 ,稍微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
比如每天一篇日记孩子写不出来,可以允许孩子每周有两天时间坐在书桌前,写任何自己想说的话。无论写什么,只要写够10分钟就可以。
每天阅读1小时的专注度不够,可以允许孩子先每天读20分钟的书。
这个阶段只要孩子先迈出了双脚,有了进步和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就值得鼓励。
孩子注意力被分散掉
没有一个适合坚持的环境
自律的要素之一就是专注力,一个孩子如果做事情经常被打断,他就很容易被各种事情所吸引,到最后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好。
我就见过一个孩子,原本在好好的写作业,但孩子奶奶在一旁看着也许是心疼,一会儿帮孩子扇扇风,一会给孩子递上盘水果,一会又纠正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奶奶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同理的,如果学习环境过于嘈杂、书桌书房摆放物品过于花哨、一次性给孩子的任务过多,经常被各种事情打断,都可能造成孩子专注力的降低,自律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解决方法
在这个部分,主要是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环境做出一个整体的安排,尽量让孩子的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可以安静的不被打扰的进行。
如果实在做不到不被打断和打扰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打断后,补偿的规则。
多数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时,度过了畏难情绪、反抗情绪鼎盛的前7天左右,都可能会在这个容易被打扰的不稳定期栽跟头。
不妨试着把孩子日记时间、阅读时间、和背诗时间都固定下来,到了这个时间,就做这个事情,绝不动摇。
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就设定一个例外规则,比如第二天多阅读10分钟,多背诵一首诗。
推动孩子把这件事变成一个习惯,其实也只是需要20天左右。
孩子害怕成功之后
有更多的要求和麻烦
有个孩子曾经偷偷跟我说,自己其实是故意磨蹭的。
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
“如果我这个做完了,我妈又要安排让我干别的。还不如就这样呢。大不了被她唠叨几句呗。”
是的,有时候当孩子做完数学,我们会希望他读会儿英语,当孩子读完英语,我们又盼着他能练会书法;当孩子考了第十,我们会希望他考前五,考了前五,我们可能又希望他进前三……
这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一直的要求时,也会自制力变差,开始应付了事。
解决方法
一件事情持续久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产生一种倦怠的情绪。而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做完这个还有做那个,变得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自律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考虑调整一下原本的计划。
比如孩子不想写日记了,可以写写读书笔记甚至尝试一下写诗歌;孩子觉得看书枯燥了,可以考虑给孩子多换几种类型的书籍。科普书、小说、故事书,都可以作为阅读的素材。不一定非要读一种类型。
让计划更有趣味性,而不是更有压力,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惩模式,帮助孩子在自律之外,有一个辅助的”他律“。
类似于孩子写日记、背诗词很用心,那么父母可以很认真的表扬他,也可以找一些有趣奖励送给他。让孩子尝到自律的甜头。
而当孩子写日记、背诗词都应付了事的时候,父母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惩戒规则。类似于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能去公园玩儿等等,强制性的推孩子一把。
乔布斯有句话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我们希望孩子有自由,就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律。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律,就一定要从生活中抓得多一些。
从帮孩子坚持一个计划,到帮孩子养成一种习惯,都是需要父母日积月累的“狠心”与坚定。
而一旦孩子在父母的培养下,拥有了自律的能力,他就能掌握自己度过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方式,那将会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新闻的全部内容。学习之后有几点收获和大家共勉。
一、自律的能力
自律能力,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出处遵循法度,自加约束。
《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宋苏辙《西掖告词》之十五:“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督缮治之功。”
明李东阳《石公墓志铭》:“虽居官久,家无赢赀,亦以俭自律,不少变。”
怎样自律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但是,如果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
乔布斯有句话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我们希望孩子有自由,就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律。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律,就一定要从生活中抓得多一些。
二、环境的力量
如何在生活中抓得多一些呢?我个人觉得环境很重要,我们要给到怎么样的环境。
对于环境,有“出淤泥而不染”之说;有“心静自然凉”的方法;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可见,环境带给了人们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感觉,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以至于将他们带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当一个人身处环境不同时,每个人的行为便大有改观:有人受其环境的影响,学会了循规蹈矩,或者学会了干不正当的勾当;有人也会视四周一切事情于不顾,依然用自我性格、思想为人处事,或者说是冥顽不灵,或者说是不受外界干扰,有自制能力。
不同的环境中处着不同的人,可是,不同的人也会在相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心境与品行。
孩子,原本在好好的写作业,但孩子奶奶在一旁看着也许是心疼,一会儿帮孩子扇扇风,一会给孩子递上盘水果,一会又纠正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这样的环境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这是外在我们看得到的环境,还有更多的是给到的内在的环境。就如心理营养一般。
文中通过董卿的案例来说明,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被强迫、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战术,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
通过顾城的一首诗来阐述: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
通过有个孩子曾经偷偷说自己其实是故意磨蹭的,来说明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一直的要求时,也会自制力变差,开始应付了事。
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更甚的。
我们平时不仅要注意到外在有形的环境,更加要注意到内在无形的环境 。
三、给予正能量
如何更好的给予外在有形的环境以及内在无形的环境呢?
给予正能量。
1、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的同时被“套路”各种官职,是个不错的办法。
不仅仅在家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或者说在我们室内户外的学经班也是适用的。周末的学经班,我们往往会设置“领读小老师”、“小小主持人“等等,给到孩子成长锻炼的平台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感。
2、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引领着孩子入门。
父母要做为孩子的引路人、指南针,而非命令人。所以,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给到孩子尊重。同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更融洽,会彼此尊重,彼此敞开心门。
在共同制定规则之后,父母就需要温柔、坚定并且“狠心“的坚持!
3、父母的自我成长同样非常的重要。要想孩子优秀,就让自己先优秀起来,要想让孩子学习经典,自己先学习起来,只有妈妈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育心经典大家长赖老师不仅这样做更是引导着一群人这样做,一直走在学经明经行经的路上!
为了让大众重视家庭教育,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地向大众传播着自己和女儿亲身实践的一套教育方法——累积式教育法。
用这套方法学习,不但和女儿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还把女儿培养得非常优秀。
不仅自己家庭因为这套方法受益更是让社会上更多家庭和孩子有缘接触到这套“累积式”教育法,目前已有上百万人使用这套方法学习并受益。
不仅仅有“累积式”教育法,育心还有成熟的教育理论,还有一群人,一群正能量的人一起学习成长。
育心平台不仅有网络学习交流,还有室内户外学经班,有游学,有夏令营……更有无数的实践成果。
不但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孩子更加的优秀,家庭更幸福。
因为教育的问题,关乎孩子的未来,而孩子的未来,不但是家庭的未来,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什么长都不如成长,让我们一起共同抱团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