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
简单翻译下:颜回问孔子说“孟孙才这个人,他母亲死了,哭泣时没有眼泪,心中也不悲伤,居丧没有哀痛。没有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却因善于处理丧事扬名鲁国,这就是有无其实而有其名的情况吧?颜回实在觉得奇怪”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简单翻译下:孔子回答:“孟孙才的作法已经是尽善尽美了,进而超过了对丧葬礼仪的理解。人们都希望从简治丧却不能办到,而孟孙才已经可以从简办理了。孟孙才不问人为什么生,也不探寻为什么死。不知道谁在先,也不知道谁在后”
【谈心得】
我们知道,颜回是孔子最欣赏、最看重的弟子,没有之一,历代的文人儒士也罢颜回称为复圣,夸他是圣人的复印件。庄子在这里就借颜回之口讲了孟孙才处理丧事的故事。
这个孟孙才,是鲁国著名的大善人,以善于处理丧事而闻名,但面对自己母亲的丧事,孟孙才却“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哭着也不留眼泪,心中也不悲伤,居丧期间也不哀痛。
颜回就很不理解,认为“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觉得孟孙才有名无实,自己母亲的丧事,他连常人都有的三种悲痛都没有,颜回就像他的老师孔子请教是怎么回事?
而孔子显然十分理解孟孙才,他称赞孟孙才的做法是尽善尽美,“进于知矣”,认为孟孙才的处理已经达到了俗世的最高境界了,说孟孙才作为方内之人,却领略了方外之人的超凡脱俗。
因为对于丧事,人们通常“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就是说一般人都想求丧事的简化,但基本上都做不到,这里面的原因可以大致推测一下。
一方面,自古以来厚葬成为展示对死者尊重亲近的重要仪式,不管生前如何,死后总要好好装殓起来,纪念死者一生的丰功伟绩,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却因为世俗礼节产生了很多浪费烦絮的陋习。
另一方面,处理丧事被变相演变为死者在世亲人的面子工程,大家看的已经不是死者如何如何,却都对生者指指点点,对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墓地,举行多大规模的仪式津津乐道。
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大多数人无法深层次的理解生命的内涵,难以觉悟“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的豁达观念,因此孔子对于孟孙才的解脱式的表现非常欣赏,说他“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
就是说孟孙才氏对生命的无尽和无穷变化了然于胸,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能被称为大善人,说明他在母亲生前一定是体贴入微,照顾周到的;被誉为善处丧事,说明他对丧事礼仪一定是妥当行事,严谨周密的。
同时孟孙才还是个得道高人,他懂得生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看透生命的内涵,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出生就是死亡的开始,死亡也是新生的起点,至于谁先谁后的时间问题,已经不在孟孙才的观念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