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知行合一”

朱雨桐:

我们要依天理而行,不断的克服自己的私心私欲,那样我们才可以成为圣贤,这是朱子的说法,如果你的欲望太甚太过了,那么,就变成了恶了,有的人就开始说了,天理是在外的,我为什么要遵守天理呢天理,又没有什么法律的因素,如果我不遵守天理的话,那么会有什么惩罚呢?

在以前的古代,人们都把天理人格化了,于是就有了宗教,有了神,因为宗教有自己的教规,如果你犯了错,比如说不依天理而行,那么宗教就会审判你,就会有宗教法庭,而有的人就会说了,凭什么那些神要惩罚我呢?他们没有资格,但是你只要信了他们就会惩罚,你信了这些宗教,那么你犯错了就得自愿接受惩罚。

朱子说天理在外,人要依天理而行,可是慢慢就产生了神,宗教,所以人就变得他律了,被动了,而王阳明先生讲,我们生而为人就有向善的可能性,一旦知与行契合在一起,那么就成了心即理就变成了自律,你就变主动的了,就不再是他律,而王阳明之所以要反对朱子,当代的读书人们,当代的人们就都知道向外求理了,就只听朱熹的,只专注于辞章之书,于是就都变成了一些衣冠禽兽,所以王阳明先生害怕后人被带偏了,所以才专利强调心学,让人们立自己的道德主体。

其实朱熹的学问也很高深,如果后人们将朱熹的学问理解的很深入很透彻很全面,那么可能他的知与行可能也不是二分的,有一系列的人支持,像这样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多着呢,可是当时却被皇帝们所利用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门槛,都以诸子的学问为大纲,于是读书人们便把朱子的学问当成了教条,把它作为考试的一个题目,学习朱子的学问,只为考试中举,就像一个不断学习的机器人,就是逐物了,那么如果这样的话就完了,就无法真正的理解到知行合一了。

若水曾经说过,“阳明之知即是行,行即是知,不能无病。”这是若水对阳明的一顿批评,但其实他批评错了因为他没能很好的理解王阳明先生的学问,而不止他一个人反对,曾经的孙中山先生,也臆测阳明的意思是“以难为易,以易为难”但很显然不是,因为那是孙中山自己误解错了的观点,阳明的观点的本意根本不是这样,所以孙中山反驳的也可以说是自己的另外一个观点,而不是阳明的,因为孙中山认为行是如此的难,但是王阳明先生却让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这不是违背人性吗,所以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当时的孙中山,无法理解文人的思想,因为他当时主要是想推动中国,所以他学习的一直是美国,而对他而言,他宏大的政治却并没有实现,所以他觉得原因就是知难行易。

王阳明先生的学问是道统,而孙中山先生却提到自然科学了,所以是他批评偏了。科学刚发明的时候,是来源于经验的,但是王阳明把知与行混为一谈,合在了一起,但是却不适用于今天,孙中山先生理解的是,比如说,现在在工厂里面工作的工人他们,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时候,有的工人都是只负责其中一个部分,而这个东西的原理他们并不清楚,所以孙中山认为知和行是分开的,但是他错了,因为他认为知只是工作的原理,行就是制作的一个过程,而王阳明先生理解的就是良知是道德层面上的知。

而那些反对王阳明先生观点的人,批驳王阳明先生的人,其实也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行合一,做到知行合一,但其实是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比如说孙中山先生当时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哪能理解阳明的思想呢,所以他只会有用自己的固有的思想来审判王阳明,在他那样的时间下,只会认为行是更加困难的。

张朱林:

    王阳明两个半圣人之一,他开宗立派有一门自己的学说,那就是王阳明心学,在王阳明心学里面最主要的也可能就是知行合一,而这个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呢?

    知与行又是什么关系呢?在比王阳明先生早几百年的但影响力很大的朱熹先生,他是什么观点,我们也知道我后面阳明先生就很反驳朱熹的观点的,朱熹说,知先,行后"知先,行重",也就是说在朱熹这里行与知它是分开的,他是先知后行的,就是先格物得到天理再去行出来,在王阳明那里来说,这就是邪说,谬论,误人子弟,如果把它分开,理解不好的人只知不行,只去行盲目的去行而不知,没有一个目标,这是很可怕的,所以王阳明所提倡的就是知行合一,但是这个知行合一和我们平常理解的知行合一还不太一样,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就是你知道了一个知识,道理,所以要找一个空把它做出来,但是王阳明并不是这样,只要你那个良知,善念,一发出来,这就是一个知行,他们是不可以分开的,也可以说行就是知,知就是行,但是比如说有的人是个不孝之子,但是他也知道不孝是不好的,但他就是不去做,这就不是真知,像王阳明刚开始也一直悟不透,直到他想明白了,心既理,他就一直在想我们日思夜想的圣人在哪里?圣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说在我们的身上,对圣人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你根本不需要外求。良知自在人心中。也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所有的东西都是“吾性自足”的,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也就是我们心中的良知,这个只不是外在的,不是你格出来的道理,他不是道理,它就是你内心的良知,而这个良知可能就是知行,但是也有一个大问题,这个良知绝对不是你的习性习惯,如果你把你的习性习惯当作良知那就完蛋了。

  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怎样去理解恶念,就如先生所说:"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的确,这个问题很重要,假如说我们发出来一个恶念,比如说偷个东西,或者说偷个税,结帮派,那按照王阳明的意思来说你发出来的念不就是行吗?那你这想这东西不就是犯罪吗?那不就天下人都有罪过了吗,但其实,这个知行合一就是为了防止这个,你有这个念头了,你要做的就是把他克服掉,因为首先你肯定就知道这个念头是不好的,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之后就是克己的功夫了。

    不过也有很多人反对王阳明先生,就比如说他的好友, 湛若水,也是一个高人,一个可以开宗立派的角色,他就觉得把知行在一起是会出大问题的,因为有的人可能就会理解成知了你行了,行了也就是知,会适得其反,但是他理解的和王阳明所说的恰恰相反,王阳明也就是为了防止有的人只知不行。所以也是说是它本身就理解错了。

      接下来这个人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人,可以说没有他可能就没有我们这个国家,对那就是孙中山先生,首先他先肯定了阳明先生是为了劝人向善才举的这个知行合一,由于当时那个社会清朝已经建立了几百年,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有些我们看似封建的东西都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但是在清朝倒了之后那些东西你一定是不可能被完全去除的,尽管孙中山先生已经进自己全部的能力来开导人民了,但还是效果微弱,而他也把这种去除封建的思想看做知,所以他感觉真正的知是比行难很多的。然而其实王阳明先生他也没有说是知易行难呐,所以可能孙中山先生反驳了自己心中的那个观点那个自以为的观点。

    而孙中山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夫知行合一之说,若于科学既发明之世,指一时代一事业而言,则甚为适当,然阳明乃合知行于一人之身,则殊不通于今日矣。以科学愈明,则一人之知行相去愈远,不独知者不必自行,行者不必自知,即同为一知一行,而以经济分工专职之理施之,亦有分知分行者也。然则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不合于实践之科学也。予之所以不惮其烦,连篇累牍以求发明行易知难之理者,盖以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也。"

    而他这个例子举的是科学上的,比如说你造一个原子弹,肯定有知道怎么造的人,也就是那个专门负责研究发明的人,当然有底层负责组装的工人,难道这不就是二分的吗?知与行在这儿就是分开的,这又怎么说?其实孙中山先生他所反驳的观点就被自己前面所说的话给反驳了,他也说过阳明这个知行合一他是为了劝人向善,而他现在把这个自然科学上的问题举到这里,其实就不太合适,阳明先生所说的并不是这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们的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方向,他们不知道他们干这个的意义是什么的话可能才是更麻烦的,那些底层人或者那些科学家日复一日的研究工作,如果不知道目标迟早会把他们逼疯的,这个知行合一就是这一方面,那种致良知的感觉。

  而我们所学的这些,不管是知行合一还是心既心也都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一个目标一价值。"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就如这句话,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与意义

韩远微: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和行,和阳明先生理解的知与行截然不同。我们现在认为“知”就是见闻之知,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自然科学。而我们现在理解的“行”其实就是一个外显出来的行动。但阳明认为的知是德性之知,是良知。是我们心中的可能性。阳明先生认为的“行”有我们的外显的行动,还有我们的心动,意动。

在阳明那个时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熹所认为的知。朱熹认为,天理在外,需要我们格物致知,去求那个天理,然后再依照天理而行。大部分人会把天理向外推,最后推成法律或宗教,也就是他律。这样就显得人比较被动,没有显现出人的道德主体性。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把这个天理内化在自己的心中,达到“心即理”的状态。

那这个天道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呢?在儒家的整个体系中,天道和仁心是相对应的。“天道下贯,以润吾心”,我们的心就活了,就立起来了,成了我们的仁心。“仁心上达,以证天道”,需要用这颗仁心,将天道显现出来。我们的人心需要向外成人成物成就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就是要“以身弘道”,而要弘扬的天道,是生生不息,创生万物的。也就是一颗活泼泼的心,也没有被私心私欲遮蔽。这就是天道流行。

而阳明先生讲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这回事。我们不能仅仅知道我们有向善的可能性,而是要真正的,把我们心中的大道活出来,去向外推。而我们仁心外推的这个过程,就是知行合一。

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理解阳明先生讲的知行合一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的人没有理解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他们只是按他们自己的理解,去揣测阳明先生的意思,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都不认同阳明先生的观点,甚至会批驳阳明先生的观点。

就比如当时和阳明先生一起教学的湛若水。湛若水曾说过,如果像阳明先生这样把知和行混为一谈,是会出问题的。这样容易让一些人认为只要知了就是行,只要行就是知。那那些人就会只行不知或者只知不行。其实,阳明先生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把儒家大道停留在了自己的思想层面,那他需要把这个大道行动出来。而如果一个人只行,那么他就需要去思考怎么行。只有真正的行动,才是真知。

后来的中山先生,也批驳过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中山先生认为阳明先生之所以要提出知行合一,是为了劝人向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知易行难,所以阳明先生就要提出知行合一。但是中山先生认为,知难行易。因为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民国,而中山先生要做的就是革命。这个革命革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那些封建的制度,还有人们心中封建的思想。但几千年的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想要完全去除是很难的。这也就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劣根性,所以中山先生就认为,知难行易。可是其实阳明先生在知行合一中并没有强调知易行难,中山先生只是在反驳自己心中认为的的阳明的那个观点。

后来中山先生又有一次批驳阳明的观点。他是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去批驳阳明的观点的。中山先生认为,科学刚刚发明的时候,知和行的确是一体的,因为那时的科学大多都是经验科学,和生活紧密相关。但随着科学渐渐发展,科学似乎就和生活有了脱节。科学虽然源于生活,但是科学却又高于生活。就比如像牛顿第一定律等等。这时就显得阳明的知行合一是错的。还有一些流水线的工人,他们每天都只重复着那样一个动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动作背后的原理。还有一些人他们知道这个动作背后的原理,但是他们却不用去工厂制作。而这似乎佐证了中山先生对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反驳。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阳明先生所提出的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中的知,并不是一个人是否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原理或者科学道理。这里的知是良知,是自己心中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价值,方向的思考。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是对自己的生命的价值,意义,方向有思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发的去为人类这个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但是那些流水线工人,他们不会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意义、方向有思考,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那里日复一日的重复一个工作。

而这又一次证明了,阳明先生讲的知行合一,是很有道理的,是真正的在道德哲学层面很深的理解。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追问其意义。如果我们并不知道其意义,那就是茫茫荡荡去做,就是只行不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